1月23日,中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在軌交付,正式投入使用。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高軌技術試驗衛星,實踐十三號衛星是我國技術試驗、示范應用和商業運營成功結合的典范。 目前,中國有超過170顆衛星在太空運行,這些衛星不僅服務國民經濟,也在探索宇宙空間的奧秘,改變人類對宇宙的認知。在浩瀚的宇宙中,中國衛星遍布地球的天空,群星璀璨。 蒸蒸日上的中國衛星事業,正推動著中國向“航天強國”的目標大步邁進。 新實踐號勇開先河 實踐十三號衛星實現了中國及世界通信衛星領域的多個“首次”。 首次在中國通信衛星上應用Ka頻段寬帶技術,通信總容量達20Gbps,超過了我國已研制發射的通信衛星容量總和,標志著中國衛星通信進入高通量時代。 首次在國際上開展高軌衛星與地面的雙向激光通信試驗,速率最高達到5Gbps,標志著中國在空間高速信息傳輸這一尖端技術領域位居世界前列,使中國成為國際上首個掌握該項技術的國家。 現在,實踐十三號的下載和回傳速率最高可達150Mbps和12Mbps,可實現偏遠地區的移動通信基站接入,方便用戶快速接入網絡。 茫茫太空群星璀璨 除了實踐十三號,閃耀在茫茫太空的中國衛星不僅數量龐大,且種類多樣,功能齊全。 在對地觀測衛星上,“風云”“海洋”“資源”“高分”“遙感”“天繪”等衛星系列和“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正在日益完善。在通信廣播衛星領域,首顆移動通信衛星“天通一號”成功發射。固定業務衛星通信保障體系基本建成,覆蓋中國國土及全球重點地區。在導航衛星領域,北斗二號系統完成14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組網,正式向亞太地區用戶提供定位、測速、授時、廣域差分和短報文通信服務。 2015年12月17日,專項首發的暗物質衛星“悟空”成功發射。它能夠通過高空間分辨、寬能譜段觀測高能電子和伽馬射線,尋找和研究暗物質粒子,是迄今為止觀測能段范圍最寬、能量分辨率最優的空間探測器。 2016年8月16日,中國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近日,“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中國和奧地利之間實現距離達7600公里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為未來構建全球化量子通信網絡奠定了基礎。 向航天強國邁進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在新時代,中國航天事業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于中國的衛星建設事業而言,實踐十三號的交付使用,是一個新的開始。 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明確提出建設航天強國的戰略目標,中國航天事業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代,中國正在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 新一代的“實踐號”的研發已經在著手進行中。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實踐十三號衛星總設計師李峰介紹:“我們正在研制下一代容量達到500G以上的高通量衛星,助力‘寬帶中國’戰略的實現。” 宏大的衛星群藍圖已經被繪就。中國科學院發布的《2016—2030空間科學規劃研究報告》指出,至2030年前將預計發射近20顆科學衛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指出,未來5年,中國航天將提升衛星系統水平和基礎產品能力,構建形成衛星遙感、衛星通信廣播、衛星導航定位三大系統,建設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基本建成空間基礎設施體系。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