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新一代北斗人在您眼中有著怎樣的特點?
謝軍:這些年輕人嚴謹認真、甘于奉獻、思維活躍,既繼承了老一輩中國航天人的優良傳統,又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像朱位,本想在京過雙節,由于進場時間提前,只能把愛人、孩子送回老家;他特意為家人挑選了與試驗隊出發時間相近的航班,與家人在機場相互送行。 航天事業是個系統工程,壓力大,這群年輕人在不斷成長中不時貢獻一些“新點子”。例如,以往一顆星便需要一支隊伍來測試,北斗衛星實現批量生產以后,人手愈發緊張,大家便開發了很多自動測試軟件,這樣一來,一人一天可以管4顆衛星。這次北斗三號衛星實現了星間鏈路通信,這些年輕人就把星間鏈路通信的原理做成了三維動畫,形式新穎,一目了然。 記者:任何工程的開展,都離不開一個團結奮進的團隊,北斗是如何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的? 謝軍:衛星研制是一項脫離個人主義的團隊工程,航天事業的勝利也是團隊的勝利。2004年我當北斗衛星的總設計師時,很多人問我,團隊怎么帶?今年5月27日是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北斗導航衛星研發團隊成為獲得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的十個團隊之一,能拿到這個重大科技獎項,反映了我們團隊建設的努力,也說明我們團隊的初心沒有改變。 從北斗一號到北斗二號,再到北斗三號,北斗系統要成為“太空燈塔”,不斷提升導航、定位和時間基準能力,對團隊的技術水平要求越來越高。這幾年的北斗工程建設中,“北斗人”在成長,也有新人加入。這些年輕的“北斗人”,一旦理解工作的意義后,就會非常“玩命”。導航衛星具有需要連續測試的特點,為了很好地完成任務,即便是春節,團隊也連軸轉,加班加點。 記者:您對中國航天事業和年輕一代的航天人還有什么新期待? 謝軍:航天是國家的大事,需要有人干。國家和社會也給予了我們巨大的榮譽,我們要對得起這份呵護,要始終對航天事業保有一份熱愛,讓攻堅克難成為一件幸福的事情。相信年輕一代的航天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也期待未來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北斗團隊,讓這支團隊更有活力、更加強大,把中國的北斗事業不斷發展壯大。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