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7日的通信展上,信通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副所長萬屹指出:北斗導航系統正處于穩步建設階段,北斗終端已經在終端市場中占有了一定比例,但其占比仍不夠高。不過在近期,隨著北斗星座的建設以及北斗B1C全球信號的發布,越來越多的終端、芯片廠商、研究機構投入了北斗終端和北斗導航技術的研究,相信隨著北斗產業推進,將來市面上的手機都會具備北斗導航功能,用戶能在世界各地享受北斗導航的全球定位服務。
針對這一問題,萬屹解釋道,導航和移動通信其實是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的關系,即“通導一體”,通導融合有利于推動北斗產業高速發展,降低北斗產業鏈成本;同時,通導融合也有利于保障我國公民位置信息安全,實現定位導航自主可控。
為北斗導航與移動通信產業融合,我國其實早已推出了多個政策,而信通院也做了眾多工作。
首先,支撐政府完成行業規劃;其次,牽頭成立北斗移動通信產業推進組織CCSA ST9“導航和位置服務特設任務組”,并承擔相應的國家項目;最后,在測試方面,負責完成北斗移動通信測試驗證系統的搭建,驗證終端、芯片性能功能,協助標準制定。
“
這個平臺的優勢在哪?
我們常說的北斗導航實際指獨立北斗導航,僅依靠衛星進行導航,這種方式搜星速度慢,定位相對來說誤差較大,通常首次定位時間為幾十秒到幾分鐘;而信通院研發的網絡輔助北斗/GPS位置服務平臺通過輔助平臺進行導航,可實現快速定位,其首次定位時間只有幾秒鐘,同時定位精度相對較高。
萬屹透露:“我們所搭建的輔助北斗平臺是國內首家支持A-北斗定位的輔助導航平臺,它具備千萬級別的用戶處理能力、同時支持北斗/GPS多種輔助定位方式、且能夠兼容95%以上商用芯片及終端。”
“
兩個多月的測試,結果怎么樣?
信通院在平臺的功能、性能方面進行了多方聯合測試,多家國內外主流的一些芯片、終端廠商參與了測試。
經過測試,在協議方面,平臺支持OMA SUPL2.0以上、3GPP LPP/RRLP通用定位協議;在網絡支持方面,支持通過大部分主流網絡進行輔助定位;在定位性能方面,定位時間與定位精度也都符合預期結果。
“
平臺發布后下一步怎么走?
萬屹表示,手機中同時支持GPS和北斗雙模,從技術上來說沒有太大問題,下一步主要推動產業化進程,擴大產業規模。得益于國家支持,目前大部分芯片廠商反應當前雙模與單模芯片成本相當。未來北斗三號和5G通信會有融合。
信通院在北斗與移動通信融合方面的后續工作,第一要鞏固前期工作成果,進一步探討B1I信號的發展方向、與國內外廠商合作交流,進行后續推進工作,對前期工作進行總結,對發現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進;第二要對BIC北斗全球信號相關標準工作進行勾勒、完成前期計劃,并開展深度溝通、共同探討達成一致,為BIC信號的標準制定、產業化應用打下基礎。
本次商用平臺的發布以促進北斗導航系統的大規模普及,推動應用產業結構升級為目標,有效融合了衛星導航與移動通信技術。
輔助北斗定位技術的商用將顯著增強手機終端北斗定位的性能,提升用戶使用智能手機的北斗定位體驗,從而全面促進智能手機北斗定位應用推廣,進一步加強我國移動通信產業、北斗位置服務產業主體間的廣泛交流和深度合作。通過整合北斗產業上下游資源,推進移動智能終端與北斗位置服務行業的融合創新,拓展新技術、新業務的應用,構建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良性生態系統,拉動北斗全產業鏈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