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對北斗這個詞并不是很熟悉,但其實北斗離我們的生活很近。楊長風在演講中分享了2008年汶川地震,在通信、電力、交通都被毀壞,災區與外界失去一切聯系的情況下,北斗是如何運用其獨特的短報文功能,把當時災區的情況實時地報告給指揮中心,為災區救援打開了一條生命通道。而離我們生活更近的還有大家熟悉的共享單車,北斗的精準定位能夠幫助共享單車的停放。如果共享單車沒有停放在指定位置,就會有短信提示。
海上的漁民,親切地稱呼北斗是“海上媽祖”,他們到了遠海以后,就可以通過北斗,跟家人報平安。北斗的應用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也越來越普及,楊長風說“我們的交通部門利用我們的北斗,形成了一個車輛的監管系統,對一些危險品的運輸車、長途客車、旅游客車,進行實時地監管監控。現在跟原來同期相比,事故率和傷亡率已經下降了百分之五十。”
作為北斗的總設計師,楊長風在說到自己與北斗的十年時,記憶最深刻,至今仍讓他動情的時刻是在2007年,接收到北斗二號的第一顆衛星的信號。
回憶這段經歷時,楊長風非常動情地形容“我們經歷了背水一戰”。2007年4月,北斗二號的第一顆衛星即將發射。在發射前三天發現異常,信號很不穩定,當時所有人都進退兩難,時間緊、任務重、難點重重,要怎么辦?絕不能帶著隱患發射上天,最終北斗人“整整三天,七十二小時沒有合眼,通過各種各樣的試驗,把這個問題找出來了,并解決了。在頻率只有四個小時的期限下,我們的衛星準確地發射了第一組信號。”
楊長風說,這個情景至今難以忘懷。“2007年4月17日,我們有十多家研制的廠家,在一個大操場上面,把這個接收機擺成一線,等待著這樣一個信號。晚上八點鐘,下發的第一組信號的時候,我們十幾個用戶接收機,同時接到了這樣一個信號,這個時候,我們整個操場是歡呼跳躍,同志們互相擁抱,來祝賀這個勝利。”歷經了這驚心動魄的72小時后,北斗持續發展的合法權益也就保住了。
如今的北斗正在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智能手機很多已經安裝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路癡”解決了找不著路的困惑;北斗能幫助監測一些自然災害;駕考中也開始運用北斗;草原上的牧民們可以用北斗來監管羊群,進行放牧,大大減少人力物力成本…….如楊長風所說“北斗是無所不能,無所不在。就怕你沒想到,沒有做不到,所以大膽去想,你想到了就有用了。”
如今北斗的核心器部件都是百分之百的國產化,星載原子鐘的精度已經達到三百萬年差一秒。現在隨著“一帶一路”的倡議,我國已經和東盟、阿拉伯一些國家,積極開展了合作,北斗也在為這些國家提供服務。未來,“我們的目標是2020年,就可以保證全球覆蓋。”北斗應該服務全球,造福人類。
(來源:CCTV1開講啦)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