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加好友
在線咨詢
微信微信掃一掃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加好友
8月30日,在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孫為鋼表示,商業航天的興起代表著航天正在逐漸從傳統的“高大上”——服務國防、探索太空,轉變為“接地氣”,成為服務人類、促進經濟增長的新熱點。
當前,世界航天版圖不斷擴張,世界上專門設有航天項目預算的國家已超過60個。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已誕生了超過140家由天使或風險投資支持的新興航天企業。過去5年間,每年平均誕生近17家航天公司。
全球航天投資也在持續增長。“雖然現在產值僅占全球GDP的0.44%,但其增長速度是快的,并能帶動全球GDP增加和技術發展。航天會越來越熱。”孫為鋼說。
在國內,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等傳統航天單位以外,也有越來越多的科研院所、民營公司涉足衛星制造、運營,以及運載火箭研制等領域。
孫為鋼告訴記者,這一方面是由于科學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和快速普及,使得航天需求增加,同時也促進了航天技術的創新發展。
另一方面,科技的普及使進入航天的門檻降低,在人類探索太空欲望以及強國和促進經濟發展的愿望下,投入航天的資金多了,航天回饋世界經濟增長率也提高了。
孫為鋼認為,航天已經從傳統的服務國防、探索太空,轉變為服務人類、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的新熱點。
“大家熱炒商業航天,反映出人類自由探索太空的欲望增強,反映出在航天領域出現越來越多的商機,也反映出降低進入太空限制的愿望,包括政策及進入太空的成本等方面。”孫為鋼說。
“如果僅把商業航天理解為航天的核心業務,即進入空間和空間設施制造,那么太局限眼界了。”孫為鋼告訴記者,航天領域可歸為五方面:進入空間、應用空間、航天技術民用、民用技術向航天融合發展以及航天服務。
“進入空間是航天之本,目前主要手段是運載火箭。”孫為鋼說,60年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形成了長征二號、三號、四號等現役運載火箭系列,以及新一代的無毒無污染的長征五號、六號、七號、十一號等火箭。
應用空間,主要指衛星、空間站等空間設施的研制制造和應用。比如我們所熟悉的東方紅系列衛星、神舟飛船、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等都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研制。
航天技術民用,就是指航天技術延伸到民用領域中,或直接為其服務,或用航天技術解決其問題。孫為鋼把這部分稱為“航天+” 。他舉了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太陽能電站,利用航天技術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以供民用。
民用技術向航天融合發展,主要包括技術向航天延伸、為航天供貨、為航天提供制造設備,特別是民用技術向航天發展為航天技術。他把這部分稱為“+航天” 。比如航天育種、遙感衛星,就是育種技術、成像技術向航天延伸的結果。
航天服務則主要包括發射服務和為航天提供金融服務。
他提議,把商業航天定義為在法律準許范圍內,遵循市場規律,涉及航天領域商品交換的經濟活動。“這個商業航天的定義比較寬泛,涵蓋的范疇大,有利于促進商業航天政策研究,也有利于有志航天者介入航天,最終有利于航天事業的發展。”
他建議,有志于進入商業航天的企業,可以立足于自己的強項,以“+航天”的思路發展。“如果你有某種強項,仰望星空、開闊思路,可能會借助航天領域加強你的強項,甚至延伸到航天領域中獲得更大發展。”
“比如,許多擅長做芯片開發的公司,把他們的技術應用到北斗衛星導航地面接收中,就能為市場提供地面接收機。這就是典型‘+航天’的例子。”孫為鋼說。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