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將在上海召開,在這一年一度的衛星導航產業盛會上,“定位,萬物互聯”成為本屆的主題。
毫無疑問,這個主題的出現恰逢其時:無論是汽車行業,還是航空行業,“連接”(connectivity)已經成為當下的熱點和未來發展趨勢,衛星導航與定位天生就具備廣域覆蓋性,自然應當在互聯,乃至萬物互聯當中發揮重要作用,甚至將其作為衛星導航未來的內在屬性。
然而,在這一愿景變成現實,真正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之前,仍然有三大問題需要解決:
第一,互聯的信號標準問題。衛星導航信號,無論是直接來自于導航衛星的定位信號,還是PPP技術產生的高精度信號,抑或是地面廣域差分網絡生成的差分信號,都是空間信息的一部分,這些信號目前所能實現的功能依然僅限于定位,并無法實現其它功能。相對應的,空間里,衛星通信、遙感等其它衛星應用,地面上,基于移動運營商網絡的NB IoT技術和不依賴于運營商網絡的LoRa技術物聯網技術,全都擁有各自的標準,如果無法找到這些形形色色標準的最大公約數,將所有的標準打通,或者說,基于這些標準實現類似于TCP-IP之于互聯網那樣普適性的標準,不同的系統將無法輕易實現互聯互通。
第二,高精度定位的大眾化問題。目前的衛星導航和定位服務盡管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但大眾化應用所依賴的定位精度依然在米級以下,更高的亞米級、分級和厘米級高精度應用依然集中在測繪、精密農業、遠洋鉆井平臺等專業領域,沒有獲得大眾化應用。而在萬物互聯的時代,人們對于定位精度的需求無疑會更高,如何將高精度從專業化領域以“潤物細無聲”并且成本可控的方式擴展到大眾化領域依然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第三,隱私與安全分級和保護問題。無處不在的定位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隱私泄露與安全問題,即便上述兩個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也僅僅是技術層面上實現了萬物互聯的條件,并不能讓人們真正的接收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因此,如何在實現便利的情況下,盡可能地確保隱私與安全不被侵犯,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在對其研究的過程中,不僅僅是產業界,政府、法律和學術界都將參與進來,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有可能解決這個在互聯網時代便已經十分棘手的問題。
我們帶著這三個問題,對下月的衛星導航學術年會充滿期待。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