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網友在論壇上感嘆:離開深圳,去其他城市生活,開了幾天車,才感覺到深圳車主的自覺和文明。假如你在全國各地坐過車或開過車后,就會覺得深圳人開車是最守規矩的。就拿斑馬線禮讓行人這一項來說,深圳司機在全國都是最好的。
同時他又感嘆,深圳的車主是怕被罰款才自覺的,隨手拍舉報、高清電子眼、鐵騎執法、交警巡邏……在深圳開車,能不自覺嗎?治理的初級階段必須要從嚴,慢慢就養成了文明駕駛的習慣,從而營造出良好的交通秩序。
(這個標貼也許是深圳駕駛文明的最好詮釋)
近年來,深圳交警不斷創新,可以說使出了洪荒之力。在管理思路創新的同時,不斷加大新產品新技術在交通管理中的創新應用,先后與BAT、華為等科技企業合作,讓自己的創新思路通過科技公司的技術研發來實現,從而通過科技手段,不斷提升交通管理水平。他們的許多創新舉措,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
那么,兩年來深圳交警在交通管理方面都有哪些創新舉措?
深圳交警都有哪些科技創新管理舉措
拉鏈式交替通行
2015年11月1日,深圳交警在40個主要路口實行“拉鏈式”交替通行,即車輛匯聚時,無論前方有無車輛,都必須讓右側車道第一輛車先過,左側車道頭車緊隨其后,像拉鏈一樣,左右交替,互不搶行,方便別人,方便自己,違者罰300元。
開通潮汐車道
2016年10月24日,深圳市交警局參照美國金門大橋潮汐車道的設置經驗,在布吉路、文錦北路實施工作日早晚高峰自動化潮汐車道的交通組織模式,也就是利用潮汐車道“拉鏈車”隔離出一條潮汐車道,并引進使用了全國首臺快速路自動化潮汐車道“拉鏈車”。潮汐車道“拉鏈車”作業速度為5-10公里/小時,可設置車道寬度并有序地實現水馬變道作業。
布吉路、文錦北路設潮汐車道后,早高峰入關通行能力提升了20%,效果十分明顯。
在全國率先推出“HOV”車道
2016年8月,深圳交警參照美國和加拿大等國的經驗,在全國率先推出“HOV”車道。“HOV”車道也稱“大容量車輛車道”或“多乘員車道”,車內乘客多于一人才能走此道,目的是緩解早晚上下班期間的交通高峰擁堵狀況。
深圳首條“HOV”車道位于濱海-濱河大道,啟用時間段為工作日早晚高峰時間,每天7時30分至9時30分,17時30分至19時30分,禁止HOV車輛以外的機動車經多乘員車輛專用車道行駛。其他時段不設限制,允許所有車輛使用。
成立交警“鐵騎隊”
2016年3月2日,深圳交警“鐵騎隊”成立。“鐵騎隊”民警駕駛大功率摩托車在道路上巡邏,主要負責快速接處警、動態違法查處等。這是深圳交警對警務模式的一次探索。在“鐵騎勤務”新模式下,深圳多了一道別致的風景線,使深圳的交通管理水平逐步與國際化接軌。目前,深圳交警已經形成千人鐵騎隊伍,成為處置突發事件的一支重要力量。
成立交警無人機中隊
2016年7月,深圳交警依托于現有的隱形戰車建立了無人機中隊,利用無人機“鷹眼”巡查執法。無人機中隊由持證飛控人員、飛行平臺架設人員、技術服務保障人員組成。并由專業公司提供后臺支撐,與科研所聯合成立無人機實戰應用小組。
“鷹眼巡查執法模式”精準定位區域,迅速打擊違法。通過無人機搭載的視頻監控系統,實時對各主要道路的交通通行情況進行監控,全線開展空中巡航,發現交通事故、車輛故障、道路擁堵時,第一時間通知路面巡邏鐵騎、轄區執勤交警前往現場指揮疏導交通,處理交通事故以及拖移故障車輛,全力保障道路交通通行的安全、暢順。
地面有鐵騎、空中有無人機,深圳交警不斷挖掘科技力量,突破勤務執法中的瓶頸,打造三維立體勤務網,嚴厲打擊交通違法行為。
處罰車輛“沖綠燈”
2016年9月,深圳率先推出“沖綠燈”處罰管理模式,在全市道路全面啟動“沖綠燈”查處,對所有車輛在遇前方交叉路口交通阻塞時進入路口的一律依法予以查處。司機在行駛過程中如遇路口擁堵,即使信號燈為綠色,機動車也應該在路口外等候,否則被視為“闖綠燈”,將面臨300元罰款。
啟動后,交警加大警力投入,組織路面執勤民警、高峰值守警力、鐵騎巡查警力等全部上路,全面加強路面管控力度,對“沖綠燈”違法進行集中查處。同時加強電子警察抓拍。交警將在路口增設專用電子警察,對“沖綠燈”違法進行自動抓拍;同時還將使用視頻探頭、無人機等科技設備,人工對“沖綠燈”違法進行取證查處。
引入“聲吶電子警察”
2017年4月,深圳交警局鹽田大隊在全市率先引入和啟用“聲吶抓拍”設備,這套設備位于貨車交通繁忙的明珠大道泊郡雅苑路段,通過利用基于聲吶列陣檢測的聲源定位、視頻檢測等技術,可對三個車道內前后50米范圍內的機動車鳴號違法行為進行實時采集,一旦有違法鳴號車輛被抓拍,其車牌號便會在大屏上顯示,以此實現對特定區域鳴笛車輛的實時探測、高精度定位、自動查處。深圳交警局表示,下一步,全市將會有更多區域投入使用這種設備。
啟用國內首條“會走路”的潮汐車道
2017年4月14日,國內首條“移動護欄+燈控”組合潮汐車道(俗稱“‘會走路’的潮汐車道”)在深圳市主干道——深南大道南新至南山路口推出,早晚高峰根據車流變化,自動調整車道設置。此次“移動護欄+燈控”組合潮汐車道的設置,是繼布吉路、文錦北路實施自動化潮汐車道交通組織模式之后的又一創新舉措。
啟用智能行人闖紅燈取證系統
2017年4月15日,深圳交警在新洲路與蓮花路交界處啟用“智能行人闖紅燈取證系統”。
這套系統是深圳交警經過前期調研,結合視頻識別技術,專門針對“中國式過馬路”問題創新研制的。該系統主要通過視頻檢測到行人闖紅燈的行為,對人臉進行實時提取和識別,能夠識別出闖紅燈人員的真實身份。除此之外,系統還自動儲存闖紅燈的人臉數據,并通過實時搜索比對,結合大數據運算,查找出同一個人是否有多次闖紅燈行為。對系統核實出來的相應違法信息,會在路口的系統大屏上進行實時顯示。系統顯示大屏將起到宣傳、取證、警示的作用。這一系統能實現紅綠燈路口行人通行秩序的智能、高效管理,同時節約社會管理成本。
成為2016年“年度治堵典范之城”
創新,有時難免會引進爭議。深圳市交警局局長徐煒表示:“為了深圳的交通有改善,有爭議我們也要做下去。”彰顯出深圳交警交通管理創新的決心和信心。
在從嚴治理、從嚴處罰的同時,深圳交警還不斷加大交通宣傳,倡導駕駛文明。2016年8月,深圳交警局在APP、微信、支付寶三個渠道推出星級用戶服務升級,再推十項便民舉措。對注冊星級用戶,系統將自動將證件生成專屬動態二維碼,與注冊時提交的駕駛證、行駛證圖片合成為實時“手機電子證照”,專屬行車駕照電子證件一旦生成,永不過期。這意味著,車主開車上路,帶上手機交警就可以通過系統確定人員身份、駕駛資質和車輛屬性,車主無需再帶行駛證、駕駛證。這是全國首推“手機電子證照”的創新舉措。
一系列的管理創新,讓深圳交通有了大大改善。目前深圳市機動車保有居全國第三,但每公里道路車輛密度為505輛,居全國之首,遠高于北、上、廣等同類城市。但是,深圳的交通擁堵情況卻明顯低于其他同類城市。2016年,深圳成為“年度治堵典范之城”。這,與深圳交警的創新管理和積極探索是分不開的。深圳交警的科技創新管理經驗,值得全國交警學習和借鑒。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