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gay成年男人露j网站_美女舔舔男人的机机视频_欧美日韩亚洲另类专区_综合久久影院

四川中衛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在線咨詢
微信

微信掃一掃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加好友

這場新聞發布會,全面回顧中國交通運輸這十年

發布時間:2022-06-13 17:54
          6月10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成光和國家鐵路局副局長安路生、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董志毅、國家郵政局副局長戴應軍,介紹了新時代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進展與成效,并答記者問。

圖片

          徐成光介紹,回望這十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國交通運輸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辦成了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建成了過去想建而沒有建成的一大批重點工程,迎來了由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的歷史性跨越,有力保障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

          十年來,我國綜合立體交通網加速成型,有力促進了國內國際循環暢通。我們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世界級港口群、航空海運通達全球,中國高鐵、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中國快遞成為亮麗的中國名片,規模巨大、內暢外聯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有力服務支撐了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的運轉。交通運輸縮短了時空距離,加速了物資流通和人員流動,深刻改變了城鄉面貌,有力促進了城鄉一體化進程,不僅有力保障了國內國際循環暢通,也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十年來,我國綜合交通服務能力大幅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客貨周轉量、港口貨物吞吐量、郵政快遞業務量等主要指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前列,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國家之一。從2021年數據來看,平均每天約有超過6.9萬艘次船舶進出港,飛機起降2.68萬架次,快件處理接近3億件。高峰時,平均每天鐵路開行旅客列車超過1萬列,高速公路流量超過6000萬輛次,“人享其行、物暢其流”初步實現,交通運輸成為人民群眾獲得感最強的領域之一。一個流動的中國正彰顯出繁榮昌盛的活力。

          十年來,交通運輸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作用充分發揮,為國家戰略實施提供了堅強保障。我們完成了“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車”的兜底性目標任務,實現了“小康路上不讓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隊”的莊嚴承諾,有力服務打贏脫貧攻堅戰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區域交通連片成網,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交通固定資產投資持續高位運行,去年創下了全年完成投資3.6萬億元的歷史新高,在服務穩定經濟大盤、做好“六穩”“六保”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堅持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大力推進交通互聯互通,更好服務“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基礎上,全力確保物流保通保暢,中歐班列、遠洋貨輪晝夜穿梭,保障了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體現了中國擔當。

          鐵路公路十年增加里程
          可繞赤道27圈半


圖片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徐成光從三個方面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一是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加快完善。我們加快建設“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71118”國家高速公路主線、世界級港口群、世界級機場群,綜合交通運輸網絡的總里程超過600萬公里。2012年到2021年底,鐵路、公路增加里程約110萬公里,相當于繞行地球赤道27圈半,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對20萬以上人口城市的覆蓋率均超過了95%。

          二是交通基礎設施服務支撐國家戰略能力不斷增強。“軌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構建,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初步形成,粵港澳大灣區基本實現內地與港澳間一小時通達,長三角地區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加快建設,黃河流域跨區域大通道基本貫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水平明顯提升。

          三是交通基礎設施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程度持續提高,高速公路實現了“全國一張網”運行,數字航道基本覆蓋長江、西江干線,跨海橋隧、深水航道等關鍵技術位居世界前列。

          “四好農村路”引發鄉村巨變

          徐成光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交通運輸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好農村公路”的重要指示,推動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

          一是農村公路網絡基本形成。十年來,中央在農村公路領域累計投入車購稅資金7433億元,其中用于貧困地區的投資就達5068億元,累計新建改建農村公路約253萬公里,解決了1040個鄉鎮、10.5萬個建制村通硬化路的難題。農村公路的總里程從2011年底的356.4萬公里增加到2021年底的446.6萬公里,十年凈增了90多萬公里。

          二是農村公路的路況水平不斷提高。建立了覆蓋縣鄉村三級的“路長制”,到2021年底,我國農村公路路面的鋪裝率、列養率、優良中等路率分別增加到89.8%、99.5%和87.4%,和我們干線公路的服務能力水平基本相當。

          三是運輸服務水平大幅提升。新增了5萬多個建制村通客車,具備條件的建制村百分之百通了客車,農民朋友“抬腳上客車”已經從愿景變為現實。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的水平也明顯提升,基本實現了“運有所達”。

          四是脫貧致富帶動作用十分顯著。“交通+電商”融合發展,“山貨進城、城貨下鄉”,加速了城鄉間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帶動了農村增收、農民致富。全國設置農村公路就業崗位77.4萬個,平均年收入1.3萬多元,吸收脫貧戶38.1萬人。可以說,這十年來,“四好農村路”引發了鄉村巨變,讓鄉村因路而興、因路而美,為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帶去了人氣、財氣,也為黨在基層凝聚了民心。

          下一步,將啟動新一輪農村公路建設和改造,計劃再新增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3萬公里,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3萬公里,改造農村公路危橋3000座,這樣加上原有的目標,預計今年全年有望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15萬公里,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8萬公里,改造農村公路危橋8000座。

          水運基礎設施
          總體規模世界第一

圖片
?? 本報記者馬士茹提問。

          徐成光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水運大國。

          一是水運基礎設施體系加速完善。總體規模保持世界第一。到2021年底,我國內河航道的通航里程有12.8萬公里,其中高等級航道超過1.6萬公里,擁有生產用碼頭泊位20867個,萬噸級及以上的泊位是2659個,基本形成了長三角、津冀、粵港澳等世界級的港口群。依托主要干線航道和港口群形成的經濟帶、城市群,都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
 
          二是運力規模和結構不斷優化提升。截至2021年底,我國擁有運輸船舶12.6萬艘,凈載重量2.84億噸,集裝箱箱位是288.4萬標箱,載客量是85.8萬個客位。船舶的大型化、專業化和標準化這些年在加速發展,我國控制的海運船隊的運力規模是3.5億載重噸,居世界第二位。我國擁有注冊船員180余萬人,年均外派的船員近14萬人次,都位居世界前列。

          三是服務保障能力不斷提高。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前10名的港口當中,中國分別占了8席和7席,其中上海港、寧波舟山港、深圳港連續多年的集裝箱吞吐量位居前列。在反映港口裝卸效率方面,我國主要港口平均作業時間都明顯優于國外主要港口。疫情以來,水運物流的供應鏈始終穩定暢通,確保了出口貨物出得去,進口貨物進得來,為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貢獻了中國力量。

         四是水上安全發展水平穩步提升。水上交通事故的件數、死亡失蹤人數、沉船艘數、直接經濟損失等指標,比十年前分別下降了52.2%、44.8%、72.1%、51.6%。應急救撈保障能力不斷提升,這幾年先后妥善處置了“東方之星”號客輪翻沉事件、“桑吉輪”碰撞燃爆事件,參與了韓國“世越號”客船的打撈,體現了我國的大國擔當。

          改善群眾出行體驗
          提升運輸服務品質

          徐成光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交通運輸行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服務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作為主攻方向,努力建設人民滿意交通。

          一是把提高服務供給能力作為重點。到2021年底,全國完成的營業性客運量是83.03億人,完成營業性貨運量是521.6億噸。其中,高鐵的旅客發送量達到了25.3億人次,這是2012年的5倍。高速公路的通車里程超過16萬公里,公路網的密度達到了每百平方公里55公里,比2012年增長了24.6%。海運承擔了我國約95%的外貿貨運量,我國國際的海運量已經占到全球海運量的1/3。

          二是在運輸服務保障上更加注重普惠均等。大力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進程,通過全域公交、城際公交、村鎮公交等形式,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享受到了與城市居民同等的出行服務,公共交通在2021年全國公共服務質量監測中的滿意度得分排名第一。

          三是不斷注重提升運輸服務的品質。到2021年底,全國有51個城市開通運營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比2012年增長了4.2倍,推進“無紙化”便捷出行,電子客票在鐵路、民航領域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加快完善適老化出行服務體系,服務老年人購票。網約車目前已經覆蓋了我國300多個地級以上的城市,日均訂單量約2100萬單。27個省份開展了定制客運服務,人民群眾“門到門”的出行服務得到了有效滿足。

          四是在運輸產品的提供上更加注重提供豐富多元的運輸服務。積極推進“一站式”出行服務,空鐵聯運等模式加快發展,多個客運樞紐實現了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安檢的互認。加快發展多式聯運,推廣全程“一次委托”、運單“一單到底”的服務。2021年,完成集裝箱鐵水聯運量754萬標箱,年均增長23.8%。

          安路生介紹鐵路這十年”


圖片

          這十年,路網規模質量大幅提升。鐵路固定資產投資累計超過了7萬億元,增產里程5.2萬公里。到2021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了15萬公里,其中高鐵4萬公里。鐵路已經覆蓋了全國81%的縣,高鐵通達93%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覆蓋廣泛、層次分明、安全高效的鐵路網絡。

          這十年,運輸服務品質全面躍升。中國鐵路客運周轉量、貨物發送量、貨運周轉量以及運輸密度均居世界首位,鐵路安全持續穩定,綠色低碳優勢充分發揮。客運服務提質升級,復興號動車組開行已經覆蓋了全國31個省(區、市);運輸產品日益豐富,推出了網絡購票、電子客票、在線選座等服務新舉措,人民群眾出行更加便捷舒適,以往“一票難求”的現象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貨運能力不斷提升,2021年貨運量完成47.74億噸,較2012年增長了22.3%,以往長期存在的鐵路運輸瓶頸制約得到了有效解決,“公轉鐵”成效顯著,糧食、化肥、電煤等重點物資運輸得到了有力保障。

          這十年,裝備技術水平不斷攀升。鐵路裝備實現升級換代,復興號系列產品涵蓋不同速度等級、適應各種運營環境,智能型動車組在世界上首次實現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中國鐵路總體技術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載鐵路技術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形成了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鐵建設和裝備制造技術體系。

          這十年,鐵路改革邁出新步伐。鐵路管理體制實現政企分開,行業監管體系不斷完善,政府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成效明顯。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地方政府、社會資本投資鐵路的比例不斷攀升。國鐵企業完成了公司制改造,京滬高鐵公司等一批企業成功上市,法治化市場化改革邁出重要步伐。

          這十年,國際合作開創新局面。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老鐵路、亞吉鐵路、蒙內鐵路都相繼開通運營,雅萬高鐵標志性項目有序推進。鐵路技術裝備出口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全產業鏈“走出去”。發布了150余項中國鐵路技術標準外文版。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3個國家的185個城市,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成果和突出亮點。

          安路生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鐵路有力促進了國家戰略實施和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加快推進路網建設,助推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主要是加快中西部地區和貧困地區的鐵路建設,加大投資支持力度,2021年底西部地區鐵路比2012年增加了2.3萬公里;服務區域發展,通過優化完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成渝雙城經濟圈等重點區域鐵路網布局,助力打造“軌道上的城市群”;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相繼開通了蒙內、亞吉和中老鐵路,持續推動境外鐵路項目合作,高質量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十年來,“四縱四橫”高鐵網全面建成,“八縱八橫”高鐵網加密形成,有力支撐了國家重大戰略。

          二是持續加強運力保障,服務經濟社會健康發展。這十年,鐵路運輸能力大幅提升,為國民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可靠的運力保障,每年鐵路貨運的80%用于運輸煤炭、化肥、糧食、石油等國計民生重點物資。同時,推出了高鐵貨運、冷鏈運輸、集裝箱班列等貨運新產品,初步形成了高效的物流服務體系,更好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物流需求;中歐班列累計開行了5.5萬列,有力保障了我國外貿產業鏈和供應鏈暢通運轉。

          三是不斷改善運輸服務,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黨的十八大以來,鐵路旅客列車開行數量增長了1.4倍,解決了高峰期運力嚴重短缺問題;復興號動車組持續擴大覆蓋范圍,2021年動車組旅客發送量占比達到了73.6%;人民群眾出行由以往“走得了”已經轉向了現在可以“走得好”;持續提升公益性運輸質量,“慢火車”惠及鐵路沿線人民群眾。

          安路生介紹,目前,鐵路總體技術水平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部分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為中國鐵路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科技支撐。

          一是裝備技術水平世界領先。成功研制了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形成了涵蓋時速160、250、350公里速度等級的動車組產品譜系,京張高鐵在世界上第一次實現了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商業運營,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時速400公里可變軌距高速動車組,以及時速350公里高鐵貨運動車組已經成功下線。

          二是工程建造技術系統全面。全面掌握了復雜條件下高速鐵路建造成套技術,構建了涵蓋不同軸重等級的重載鐵路建造技術體系,攻克了超大跨度橋梁建造等關鍵技術,建成了覆蓋廣泛、縱橫交織的鐵路網絡。
 
          三是運營安全保障水平顯著提升。全面掌握了復雜路網條件下高速列車高密度跨線運輸調度技術,運輸密度和列車正點率世界領先,構建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安全保障體系,為鐵路安全持續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

          董志毅介紹民航這十年”


圖片

          民航運輸規模快速增長。這十年來,民航新建、遷建運輸機場共82個,機場總數達到250個,新增航線3000余條,航線總數達到了5581條。我國的旅客運輸量已經連續18年穩居全球前兩位。2019年,民航運輸的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都超過了2012年的兩倍,貨郵運輸量為2012年的1.3倍,航空服務網絡覆蓋全國92%的地級行政單元,88%的人口、93%的經濟總量。

          民航服務水平提質增效。航班正常率較2012年提升了13.17個百分點,連續4年超過了80%。推行“干支通、全網聯”服務模式,推廣通程航班服務,特別是激活三四線城市潛在的市場需求潛力,中西部機場旅客吞吐量占全行業的比例從2012年的36.5%增長到了2021年的45.2%。在脫貧地區新建運輸機場47個,航空服務對脫貧地區的人口覆蓋率達到了83.6%,比2012年增加了13個百分點。

          民航戰略支撐作用凸顯。十年來,民航旅客周轉量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占比提升了18個百分點,達到了33.1%。圍繞服務國家區域發展重大戰略,大力推動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世界級機場群的建設,四大機場群已初具雛形。全國已基本建成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等10大國際航空樞紐,29個區域樞紐等組成的現代化機場體系。同時,我國已與12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雙邊航空運輸協定,開通國際航線895條。在正常情況下,國內航空公司經營國際定期航班通航62個國家的153個城市。同時,著力推進國際航空物流的發展,目前每周完成國際貨運航班約5000班,通達全球52個國家的123個城市,這有力保障了國家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同時,主動融入了“一帶一路”建設,我們已與100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簽署了雙邊航空運輸協定,同時與64個國家保持定期的客貨運通航,航班總量占我國國際航班總量的60%以上。

          民航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我國在全國規劃建設了近80個臨空經濟區,其中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17個,民航業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牽引作用日益凸顯。通航業務保持了快速增長,業態不斷豐富,年均飛行小時增速為12.5%,通航機場達到了339個,通用航空器3045架,實名登記的無人機數量約83萬架,年飛行小時達到了千萬小時的量級。應該說,通航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董志毅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十四五”是我國由單一航空運輸強國向多領域民航強國“轉段進階”發展的關鍵時期,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將以突破資源容量瓶頸為重點,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著力提升質量效率,發揮整體協同效應,構建一流的民航基礎設施體系。發展重點主要有4個方面:一是加快完善現代化國家綜合機場體系,二是切實提升空管保障服務水平,三是著力加強科教設施保障能力,四是穩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今年1—5月份,民航全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43.2億元,和去年同比增長6.6%,開局效果良好。

          董志毅介紹,智慧民航建設作為行業“十四五”時期發展的主線,主要目標是建成“透徹感知、泛在互聯、智能協同、開放共享”的智慧民航體系。目前,智慧民航建設在機制保障、頂層設計、標準制定、示范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比如,現在全國234家機場實現了“無紙化”便捷出行,40家千萬級機場開通了“易安檢”服務,安檢通行效率提升了30%。另外,行李跟蹤系統也實現了射頻識別“串線成網”。通過這些智慧賦能,進一步提升了民航運行的效率,改善了民航服務的品質。

          戴應軍介紹郵政快遞“這十年”

圖片

          發展基礎不斷夯實。基本構建了覆蓋全國、深入鄉村、通達世界的郵政快遞網絡,高鐵快遞、航空快遞運能不斷增強,無人倉、無人車、無人機等智能設施、裝備加快應用,快件最高日處理能力近7億件。

          公共服務不斷優化。郵政普遍服務均等化水平持續提升,“十二五”時期完成了8840個空白鄉鎮郵政局所補建任務,“十三五”末期,全國建制村全部實現了直接通郵。快遞網點目前基本實現鄉鎮全覆蓋,建制村快遞服務覆蓋率已經超過80%,年人均快遞量近77件。郵政快遞服務的用戶滿意度保持在較高的水平。

          治理能力持續提升。推動修正郵政法,出臺《快遞暫行條例》,加快構建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郵政快遞業法規、規劃、政策、標準體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行業的安全監管水平加快提升,人才隊伍能力素質明顯提高,基層員工權益保障持續推進,行業文化和軟實力全面加強。

          行業作用日益凸顯。十年來,郵政業業務收入從1980.9億元增長至12642.3億元,年均增幅達到22.9%,與全國GDP的比值從0.37%提升到去年的1.11%。快遞業務量從57億件增長到1083億件,是原來的19倍,已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郵政快遞業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抗疫保供、保通保暢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作出了行業貢獻。

          戴應軍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郵政體系在服務生產、促進消費、暢通循環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是為通政便民利商提供了有力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郵政網絡加速下沉,實現了“鄉鄉設所、村村通郵”,目前我國郵路的總長度(單程)超過1000萬公里,快遞服務網絡的總長度(單程)超過4000萬公里,擁有郵政快遞營業網點41.3萬處。

          二是為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高效銜接。在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方面,培育了郵政服務農特產品進城“一市一品”項目超過1000個,年業務量超千萬件的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100個。在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方面,形成了入廠物流、倉配一體化等模式,供應鏈服務能力逐步增強。在與電商融合發展方面,郵政快遞業已經成為了商品流通的加速器、服務電商用戶的主渠道,年支撐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已經超過10萬億元。

          三是為快遞“無處不在”提供了生動注腳。黨的十八大以來,郵政快遞業政策紅利不斷釋放,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流通成本加速壓降,規模優勢加速顯現,有力支撐了各類電商加速發展,極大地方便了人民群眾享受網購。

          四是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自主可控渠道。積極推進“快遞出海”工程,持續加大跨境網絡建設力度,加快建設全球性的國際郵政快遞樞紐集群,郵政快遞業正通過強化全鏈條的跨境服務,為保障國際供應鏈安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積極貢獻。

          來源: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

版權所有? 四川中衛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備14007264號-3    技術支持: 竹子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