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3月23日中位科技F3大數據監管平臺發布以來,商用車車聯網行業運營商朋友問我最多的問題就是兩個:“這個平臺什么時間可以實現商用?、我需要的功能多久可以開發出來?”急切的心情無可厚非。怎樣來回答這個問題,或者說怎樣讓這些朋友更多的了解一個平臺未來發展的方向,我覺得有必要從互聯網思維方式上跟大家探討一下:
要談互聯網思維,首先我們來看看什么是“項目”和“產品”?
項目:是完成定制功能,在限定的時間和范圍內完成,然后收完全款結束。
產品:是一直要優化,每天、每月、每年都一直在持續進行,要不斷提高性能,用戶體驗,直到做到極致。
也就是大家一直想要一個好的產品,但卻用做項目的方式去實現,結果是客戶總是不滿意。要開發一些功能,交幾萬元開發費,要馬上一個月甚至是半個月,恨不得幾天就想要一個好的產品。結果是開發后完全沒辦法給客戶用,只能是再次進行改進,再交錢,再開發。
多么痛的領悟,好痛苦的過程。花了不少錢,開發的代碼都是一堆垃圾,根本沒有系統的考慮全局,只是怎么快怎么來,這樣開發出來的產品后期是沒辦法升級更新的,后期就是一直在打補丁。
我們來看看很多我們以前經營的領域,有哪些被外來的思想充斥著,被外來的模式顛覆著。比如:滴滴、快嘀,比如:mobike單車,共享單車等等。這些不就是我們最擅長的領域嗎?我們沒有想過這些嗎?不是,我們很早就有人想過,但是為什么沒能實現呢?大家有沒有反思過?
2011年,我就寫了和滴滴一樣的出租出車盈利模式商業計劃,也有一些人想了自行車定位的方案。很多人問有自行車定位的gps設備嗎?廠家問你要多少臺?量太小,沒人愿意研發生產。很多年前,有朋友對我說為我特別看好定位手表,為什么沒有廠家愿意去做呢?我問,你是不是特別特別看好,他說是的,我又說,你愿不愿意先砸錢,他猶豫了,我說,如果你不先跳下去,硬件廠家怎么可能先投入研發給你開發?
很多事情就這么不了了之了。也許很多事情是因為我們有了其它選擇,也許有些事情我們沒有根基,或者另有后路。不論是哪種理由,但我覺得更多的是思維方式的問題。
我認為在我們這個行業,目前有兩種思維方式:一種是運營思維,一種是互聯網思維(入口思維)。
運營思維是在想一個產品我每年能收多少服務費,我要比別人解決更多的問題,提供更好更多的服務,各種各樣的客戶才能越來越多。入口思維是我能通過這個產品帶來多少流量。我只要解決最大一類用戶的最痛的一、兩個痛點,用戶就越來越多,我就有各種20%的商業機會。
互聯網思維(入口思維)一般都是線上的產品,輕資產,可以快速復制,不受區域限制。一旦一個商業模式在一個地區成功,可以快速的形成全國甚至是全球性的。
運營思維一般都會提供線下服務,這一定會受區域限制。除了三大運營商有國家的牌照外,其它運營商很難跳出區域限制。
互聯網思維(入口思維)產業鏈很短,平臺---客戶,不依賴政府、人際關系,是通過解決用戶痛點撬動產業,因為是線上的,平臺軟件是字節經濟,規模效應把平臺軟件成本趨近于0,所以100%人都需要的功能一定要免費,這是互聯網思維方式,只有20%人需要的功能才會收費。
運營思維一般會做大而全,相對產業鏈也會很長,一方面要對客戶提供落地服務,一方面又要整合產業鏈上游的產品,統一打包提供給客戶。客戶不斷個性化需求的加強,讓運營思維的人不停向上產業上游提需求,而市場競爭的加劇,又讓運營思維的人不停的擠壓上游價格,最后上游廠家難以保持利潤去提供后期服務。沒有上游廠家的支持,運營商家難以持續提供好的服務和產品。
互聯網思維解決的是用戶的問題,運營思維解決的是客戶的問題。為什么這么說呢?誰是用戶,誰是客戶?用戶是使用產品的那個人,客戶是買單的的那個人。互聯網思維解決的是用戶的痛點,用戶流量帶來了很多買單的客戶。運營思維是解決客戶的問題,因為客戶是買單者,他們幫助客戶解決管理上的問題,可能用戶不一定需要。如果用戶不想用,只是強制使用,結果是很難推行,有可能事情會不了了之。
跳不出固有的思維模式必將使你的路越走越窄,而互聯網思維勢必是我們車聯網這個行業要推行的,也必將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利益,未來顛覆這個產業的模式一定是互聯網思維的結果。
作者:于雷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