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宣布,我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獨立自主、開放兼容的“中國北斗”,正式走向了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時代舞臺,其衍生的特色服務、創新應用,更推動“北斗+”蓬勃發展。
時空令人遐想,未來更加可期。在江西南昌召開的第十二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上,來自衛星導航領域的專家學者、研究機構和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圍繞北斗系統技術創新、應用推廣和國際交流合作建言獻策, 為人類衛星導航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執行主編 萬能 執筆 陳茜 賴海榮 張代艷 黎姿 □攝制 影視中心
北斗與發展
拓展“北斗+應急救援”應用
“張衡一號”中國電磁監測衛星計劃首席科學家 申旭輝
北斗實際上不是一個單純的導航,而是一個通信、導航、遙感一體化的大系統。在應急救援行業中,北斗系統大有可為。像江西境內有贛江、鄱陽湖,是存在洪水、山洪、泥石流的隱患的,“北斗+應急救援”就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近段時間以來,蘇州、南通、武漢等地都出現了極端天氣。我想,應對極端天氣,北斗系統肯定還有潛力,我們能夠在這方面深度開發。不管是政府也好,還是行業內部,都可以有意識地在公共服務領域,發展北斗系統極致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拓展產業發展空間。
推動北斗與移動通信深度融合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副所長 萬 屹
據統計,2020年,室內外位置服務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萬億。大眾對高精度、一體化、室內外無縫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斗與通信的融合發展,也就是“通導一體”已經成為業界的大趨勢。未來,通導融合將為移動通信基站提供高精度的時空基準,實現數百公里以上范圍內的城市內和城市間基站的完全同步,從而支持基于移動通信基站的通信和定位。在衛星授時、長波授時等授時系統的基礎上,進一步構建基于光纖同步網絡的授時體系,實現高可靠、高穩定、抗干擾、防破壞的授時系統;進一步構建基于5G基站的授時系統,實現“最后一公里”授時系統,不斷提升工業互聯網等特殊環境下的授時能力。此外,將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及其地基增強技術嵌入到智能終端、物聯網終端、自動駕駛車輛、工業互聯網終端等應用終端中,將進一步支持移動互聯網等新型業務。
培養更多網絡安全實戰人才為北斗保駕護航
中國警察法學研究會會長 程 琳
隨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民用、軍用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就會出現硬件基礎設施和數據信息安全問題。如何保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網絡數據安全,是必須認真考慮和積極應對解決的重大問題。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想要可持續發展,保障硬件基礎設施和網絡數據信息安全是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網絡數據信息的安全就像人與空氣一樣,看不見、摸不著、離不開,我們一定要解決好北斗系統與中國衛星互聯網規劃、建設、融合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將安全貫穿于北斗系統建設、應用、發展的全鏈條、全過程,構建新一代衛星互聯網,做到安全與規劃、建設等同步。
如何保證每個設備設施和軟件系統及終端的使用安全,防止終端成為被利用攻擊破壞北斗系統及衛星互聯網的網絡工具?我認為,保障網絡安全關鍵靠人才,只靠高校培養遠遠滿足不了需求,全國高校每年只能培養三四萬人,大量的網絡安全人才要靠職業崗位技能培訓。因此,我們應堅持學歷教育和崗前技能培訓“兩條腿”走路的培養培訓模式,不斷提高網絡安全人才教育培訓數量、質量和水平。此外,還可以通過建設網絡安全培訓創新綜合基地,搭建培訓平臺、展示平臺、交流平臺、創新平臺、創業平臺、服務平臺等,培養一批攻防兼備型網絡安全實戰人才。
讓北斗賦能交通運輸發展
交通運輸部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副主任 宋 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交通運輸行業升級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助力實現交通運輸信息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手段。隨著交通運輸行業數字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趨勢明顯,交通行業對北斗系統的應用需求加速釋放。國家先后頒布重要政策積極推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如在今年2月頒布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提出,要在2035年基本建成泛在先進的交通信息基礎設施,實現北斗時空信息服務、交通運輸感知全覆蓋等。
北斗技術在交通運輸行業深度應用的前景十分廣闊,未來要進一步加強北斗系統應用對“交通強國”建設、“數字交通”發展的支撐作用,將行業北斗系統相關基礎設施作為國家“新基建”戰略在行業的重要落腳點。同時要深化應用,服務行業應用多元需求,堅持科技創新賦能交通運輸發展;凝聚北斗系統資源優勢,搶抓以北斗為核心的時空科技發展機遇,結合“交通強國”試點,打造行業北斗信息產業集群,推動北斗產業聚集落地、發展壯大,助力國家戰略落地生根。
共同推動提高北斗系統智能化程度
武漢導航與位置服務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 韓紹偉
“北斗三代”已經在精度、可靠性、完好性等多個方面超越了GPS原有的功能。
當前共享經濟、數字經濟飛速發展,但當我們拿到了大量數據之后,發現數據和數據之間互相“不認識”,這就是“數據孤島”。數據間缺的是什么?時空屬性。如果數據不具備時空屬性,那么這個數據在互聯網里的價值就大打折扣,甚至沒有用。數據只有在具備時空屬性后,才能在應用層面利用人工智能進行科學判斷、預測。所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不僅僅是定個位,而是給數據加上時空屬性,讓數據智能化、智慧化。從市場經濟層面上說,利用時空屬性推動應用層面跨越,不僅能精確計算終端產品所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還能產生較高的社會效益,由此引領社會各行各業共同推動提高北斗系統高質量、智能化程度。
同時,在終端產品方面,在確保高精度的前提下降低生產成本,也對生產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我們已經可以做到高精度低成本,讓所有行業都能享受到技術提高所帶來的直接效益,這不僅能調動企業的積極性,也能讓企業在未來發展中走在前列。
以“5G+北斗”推動車路協同進入新階段
中國聯通智網科技首席科學家、院長 周光濤
隨著5G網絡日益成熟,我國已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移動網絡,已建設80萬個5G基站,服務于千行百業。對于5G來說,未來對位置服務的要求越來高,5G除了利用自身基站進行精準定位外,必須依靠北斗系統實現高精度的位置定位。
5G有高帶寬、低時延、大連接的特點,而北斗系統集精密定位、厘米級導航、授時、地基增強等多功能于一體,具備在全國范圍內提供高精度定位基本服務能力。未來,“5G+北斗”的車路協同創新應用將廣泛用于多個場景,比如微公交、景區無人車接駁、代客自主泊車、智慧公交等,打造多網絡協同和多場景融合的整體解決方案。
我們采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替代GPS,可以為智慧交通提供自主、安全、可信的位置服務。針對地下交通場景,提供北斗+5G室內一體化系統,實現分米級定位和5G高質量傳輸。可以說,“5G+北斗”是推動車路協同規模應用的重要基石,5G的可靠性與北斗的高精度相結合,使“聰明的車”安全駕駛在“智慧的路”上,共同推動車路協同的發展進入新階段。
北斗科普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江西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執行院長 羅 津
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具備服務全球能力,并且已在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服務于各行各業,已全面融入百姓日常生產生活。總體而言,北斗產業的結構已趨于成熟,產業鏈內循環生態已經形成。北斗產業已進入技術現代化、產品國際化、應用大眾化、服務產業化、市場全球化時代。
人才是北斗產業一個非常大的缺口。目前來講,我國的北斗產業發展面臨人才短缺的現狀,尤其缺乏技術、產品、市場、服務等方面的人才。人才的培養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面非常廣泛,涉及的專業非常繁雜,不是哪一個高校或單位能夠完成的,所以要結合全社會的力量,從產業、技術、資金等方面給予投入和支撐。此外,還要注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人才不僅要懂硬件,還要具備軟件開發和藝術設計能力,要把各方面知識融合起來。
在北斗產業人才的培養方面,要貫穿到從小學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全過程。我們在小學階段可以開展更多的科普課堂,激發小學生對北斗科學知識的興趣。初中階段,可以讓一些學生參與北斗科普實踐,了解大國重器,厚植愛國情懷。在高中階段,可以鼓勵學生參加北斗創新大賽,培養他們的科學創新能力;在大學階段,則要更好地與產業相結合,開設產業學院,培養北斗產業專業人才;到了研究生階段,我們既要關注到理論科學的研究,也要關注到實踐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要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加速推進北斗創新應用,服務整個產業生態。
北斗產業化發展亟需法治保障
北京北斗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 尤 源
北斗系統發展越來越快。幾年前,我們公司提出一個口號:讓北斗走進千家萬戶。如今已基本實現。據不完全統計,做北斗系統車載終端的企業,由原來的十幾家發展到現在的3000多家。我們從最簡單的制造應用,到現在進入服務階段,我們的數據應用、平臺管理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分量。
北斗系統提供的定位服務越來越廣泛。每一個人、每一輛車、每一臺設備,都會有位置信息。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各方面信息的互聯互通,對數據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對這些數據的保密和法治的保障顯得越來越重要。
北斗產業發展到今天,各類終端服務都有了,很多產品已經進入國際市場。我們已經過了“野蠻生長期”。進入國際市場,走向全球,我們更需要規范經營。
作為企業,我們要從頂層設計開始,從標準品質監管、招標服務等方面做到規范。一旦進入國際市場,哪怕有一個地方不規范,都有可能面臨巨大損失。從國家管理部門角度來說,對于北斗產業要進行規范管理,規范行業競爭,規范培育品牌。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制定產品標準,培育我們自己的品牌。
如今,我國的北斗產業鏈已經基本完善,從芯片到終端到服務,都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價格上也有較大的競爭優勢,走向全球是必然趨勢。但是在走出去的同時,很多企業也有所顧慮。在這樣一種環境下,對國際國內政策法規的理解和把握就顯得愈加重要。因此,我們真誠希望能夠得到更多法治專家的指導,為北斗產業化發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法治保障,讓我們的北斗企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北斗與江西
構建江西北斗產業鏈條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 楊長風
這幾天看到江西北斗產業的發展,感受頗深。
“深化北斗系統推廣應用,推動北斗產業高質量發展”,北斗產業化應用已寫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北斗的產業發展和行業應用將迎來最大“紅利”。江西要搶抓機遇,抓好頂層設計,全面做好“十四五”北斗產業發展規劃,以謀求更大的發展。
同時,要結合自身特色,構建江西北斗產業的特色產業鏈。像紅色旅游、鄱陽湖水系的綜合治理等都是江西獨有的優勢,可以把這些內容和北斗結合起來。
此外,江西可以利用第十二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組織企業、人才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北斗行業的學者、專家、企業家溝通交流,也可以到展廳看看目前我國北斗系統最頂尖的產品,及時了解北斗產業鏈核心標的,捕捉機會,爭取開拓出更多江西北斗產業發展的新空間。北斗的應用,只受想象力限制,希望江西的北斗產業能夠迎來大發展。
構建讓北斗更好發展的產業環境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 歐陽自遠
我是江西人,這次來到南昌,看到江西如此重視北斗應用產業的發展,我受到極大鼓舞。北斗系統可以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公共安全、救災減災、農林牧漁、城市治理等方面,對國家的發展具有長遠價值和意義。我認為江西應該抓住這個發展機遇。
目前,北斗的應用全國都在做,江西要想在北斗產業上領先于全國其他城市,就要下定決心,去做出特色,去做大做強。要有組織、有目標地結合好區域自身優勢,立足江西實際,從廣泛的“北斗+”融合應用模式中選出幾個重點領域,咬緊吃透,再發展壯大。同時要在政府的引導作用下,充分利用江西的人才優勢,轉化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在已有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進行有針對性的突破發展,構建讓北斗更好發展的產業環境。
讓北斗技術護佑江西綠水青山
中國科學院院士、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呂達仁
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建成,讓我感覺我們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無論是我個人還是我從事的這個行業來講,都必須抓緊轉到這個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展相關的空間、地球、大氣的研究。
這幾天,我見到了許多江西的專家和企業家。我了解到南昌經開區以北斗+低空空域改革為切入點,正全力加快北斗產業發展,我對此比較感興趣。對于環境、生態、氣象、氣候領域的研究人員來說,動態的低空領域信息非常關鍵,而這一點光靠衛星是不夠的,如果能有一個既做監測又能穩定運行的低空飛行系統,那將是非常好的。所以我特別希望江西在這方面能夠趕緊突破,能夠實現得到保障的低空開放,得到更多低空應用的效益與資源。
另外,我想就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出一點建議。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對護佑江西綠水青山有著重要意義。那么,如何在這個實現過程中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說如何監控,如何測算,如何驗證,是不是可以把這個事情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無人機等結合起來呢?這是我的一點思考。
以創新匯聚江西北斗發展后發優勢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原校長 劉經南
江西北斗產業發展得有聲有色,令我耳目一新,很多落地的項目具有很強的引領性,很多新技術我也是第一次聽到。
比如這次會議上,江西公司開發的慣性導航系統中的新型陀螺,就很具有原創性。北斗系統具有功能多、精度高、技術尖等優勢,是全球唯一的通導遙及搜救一體化的衛星導航系統。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其他GNSS一樣具有天然的脆弱性,其信號不能惠及室內、水下和地下以及其他受遮蔽的地區。而慣性導航系統是一種不依賴于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輻射能量的自主式導航系統。其工作環境不僅包括空中、地面,還可以在水下,是高精度北斗應用拓展的重要手段。在慣性導航系統輔助下的北斗導航應用將釋放巨大空間。
但目前市面上的慣性導航系統,體積小的精度就差,精度高的就體積大,而且價格昂貴,存在很多制約條件。這家公司探索的新方法如若成功,就能做出精度高、體積小、價格又便宜的慣性導航系統。這讓我耳目一新,也十分期待。希望國家、省、市能夠大力支持這類基礎理論的研究,解決北斗應用的實際問題。也希望江西充分發揮后發優勢,保持后來居上的良好發展態勢。
加速北斗與江西多產業的深度融合
中國工程院院士、火箭軍原裝備研究院總工程師 肖龍旭
提到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大家可能只知道它能導航、能定位,等等,但它實際上也是我國高新科技水平走在國際前列的具體體現。
在萬物互聯的時代,構建起一個精準的、統一的國家時空基準體系,尤為重要。而北斗構建了一個中國人自己的時空基準。高精度北斗導航系統的服務,為大眾建立起另類的時空關系平臺。通過這種時空關系平臺,就可以在更高的層面開展融合發展。
北斗系統能做的事情很多,定位、導航只是它最直觀的產品表現形式。在深層次上,北斗系統的應用非常廣泛,可以在包括漁業、牧業、能源、交通、防火、救災等在內的各方面應用。
對于江西來說,前期開展的許多建設可以讓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遇到更大的機遇。而在本屆大會上,希望大家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有全新的認識,后期在發展應用時深度挖掘其系統的特性。北斗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必將提高整個社會的生產力。也希望江西能夠加速北斗與多行業、多產業的深度融合,催生各種“北斗+”應用場景,實現新的發展,取得更大進步。
牢牢抓住北斗產業化發展機遇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副主任 陳谷倉
江西是人民軍隊的搖籃,具有深厚的紅色底蘊和扎實的產業基礎。近年來,江西省和南昌市高度重視北斗應用示范項目的推進和北斗產業的發展,通過一系列舉措大力推動北斗產業在江西帶頭發展,成立了北斗產業發展基金,為北斗項目落地和產業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
如今江西北斗產業快速興起,基于北斗技術的精準農業、智慧交通、智慧電力、新能源等方面的應用開發,衛星導航、新產品的創新研發,人才培養、產品檢測等方面正積極推動落實,展現了北斗在江西推廣應用和產業發展的美好前景。
南昌市建設北斗平臺,要用好江西省北斗應用示范項目,把北斗應用這張藍圖規劃好,做好與國家有關部門、江西省和央企的對接協調,謀劃好北斗產業應用場景,高度關注北斗的新技術發展,建設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同時,要用好北斗的特色服務。現在大眾體驗的北斗基本導航定位與GPS的體驗感一樣,因此我們要用好北斗高精度服務,促進北斗產業快速產業化,并營造有利的產業環境,做好政策資金支持,搭建高效的服務平臺,引進優勢力量、技術力量,真正進入良性互動。
江西省北斗應用示范項目整個啟動后,將有一大批新技術、驗證試驗,希望南昌抓住機遇,積極培育好與北斗相關的新技術、新產業、新動能,為北斗示范應用貢獻南昌力量。
把北斗相關的產業技術人才優勢整合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 肖志松
作為南昌人,看著北斗在家鄉的布局發展,很是振奮。南昌作為省會城市,十分需要有頂尖技術優勢的特色產業。我了解到,南昌在航空產業方面有比較好的基礎優勢,而且也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學者,遍布全國各高新技術、獨角獸企業,我們應該抓住北斗產業機遇,把這些人才優勢和科技優勢整合起來,形成推動南昌發展的新優勢。
從南昌所具備的基礎來看,可以把我們正在研究的科技或者產業優勢進行有效融合。目前,導航發展趨勢是自主導航,如果把導航定位設施、通信、遙感、測繪形成一個融合系統,在這樣的系統下,北斗在江西的應用或許能成為典范,這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方向,能幫助我們在北斗產業中占據一定地位,而且這種融合也是未來的大趨勢。
北斗產業融合要在江西形成特色,最重要的是人才。所以我們在外地的高校,堅持每年至少招1至2位江西籍研究生,在數字經濟框架下,為江西多培養一些人才,為家鄉發展貢獻一點力量。
濃厚北斗產業在江西南昌的發展氛圍
東華理工大學副校長 陳曉勇
南昌推進北斗產業發展,我認為從政策層面講,要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當前,各大城市都在搶抓北斗服務全球新機遇,南昌拿什么來吸引項目和人才?關鍵在于政策優勢,只有優化政策環境,才能招來項目、留住人才,這需要社會各界的參與和支持,單純靠政府的力量還不夠,只有政府、企業、社會一起發力,才能把這個產業做好。
與此同時,還要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北斗產品(南昌)檢測與認證中心的組建,構建完善的北斗地面增強網、開放式北斗時空服務平臺等城市基礎設施,提升產業體系核心競爭力。此外,要加強技術研發,南昌的東華理工大學、江西理工大學、華東交通大學、南昌工程學院等高校都設有測繪工程專業,要注重相關專業和人才的培養。
從技術層面講,南昌城市有許多地下空間,隧道、地下通道信號較弱,北斗系統的高精度可以讓信息越來越精準,越來越快,但是在提供便利服務的同時也帶來了安全問題,所以我們要處理好高精度數據的應用與數據保密的關系。
如何建設南昌有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我認為南昌應做好VR、城市大腦、北斗的銜接工作,加強產業間的互動,相信通過產業融合,南昌的北斗產業會做得更好。
北斗與民生
北斗讓城市生活越來越智慧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 鄧中亮
很多人要問,什么是真正的智慧社會、智慧城市?從通信導航的技術角度和科學角度來理解,我認為可以叫透明社會、透明城市。高精度時空基準、萬物互聯的透明化時代已經到來,感知無處不在,網絡無處不在。高精度時空信息在國家安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大作用。高精度、高可靠的室內外定位服務,已經成為大家的所需所求。
日前,北斗的高精度定位技術已經走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前列。通信衛星從3.6萬公里外到你的終端,精度可以達到誤差小于一毫米。當網絡內所有的東西同步性能達到一納米的時候,大家猜想一下未來是什么樣子?
比如說一群鳥在一起飛,無論是1千只還是1萬只,我們從來沒見過鳥“追尾”掉下來。但是目前,很多人在開車時卻總是出現追尾。通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再融合其他相關技術,實現無人駕駛后,這些問題就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北斗系統最終要服務我們的社會,服務于智慧城市,讓城市生活越來越智慧。
讓北斗更好地服務于生產生活
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導 吳才聰
北斗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就是要服務于我們的生產力、生產關系,讓整個生產關系層面得到良性發展。過去幾年,我國的農機自動駕駛得到了規模發展和應用推廣。在農機自動駕駛領域,現在有著多種模式:利用5G技術,通過在拖拉機上安裝攝像頭,可以實現一人管理多臺拖拉機,極大地降低了勞動力成本;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基于激光雷達等傳感器進行動態障礙物識別,當拖拉機遇到障礙時,能夠迅速獲得農機周邊的環境信息,為排除故障提供解決方案。
過去幾年,我國農業部門在全國農機上安裝了40多萬臺北斗終端,這些終端數據都回傳到中國農業大學的國家農機作業大數據中心。有了這些數據之后,我們將為整個行業提供服務。
結合北斗終端傳回的數據,通過專業的分析和處理,可以進一步提高農田和道路數據分割的精度。數據做出來之后,還可以服務于政府,服務于行業,服務于企業。所以我們要通過大數據管理、挖掘,為政府、為行業提供決策支持,也為企業提供精細的基于時空分布的動態分析報告,有利于企業去獲得競爭優勢。
北斗助力地質災害早期識別
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副總工程師 楊清華
去年4月份到5月份,我們首次用自主研制的重力儀器,首次使用航空地球物理和遙感裝備,在珠穆朗瑪峰進行了一次飛行,獲取珠峰的高精度重力數據和三維數據,也為這次珠峰高度的測量提供了精準數據。
目前我國自然資源信息獲取手段主要依靠衛星、航空和地面監測網絡。這三種手段都貫穿著通信、衛星導航、遙感等技術在里面,北斗系統對自然資源信息獲取的意義不言而喻。
近10年來,隨著中國高分遙感星座的組網,特別是去年北斗系統全面建成開放,整個自然資源領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通導遙融合方面有了很大飛躍。
我國是一個地質災害多發國家,全國已查明的地質災害點有30多萬個。我們有一個地質災害隱患識別項目——地質災害早期識別,通過遙感技術先進行綜合判定,之后通過地面查證,再對一些危險的地質災害地區進行地面監控,然后布設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的監控儀器,從而實現地質災害隱患識別、風險評估。
借北斗資源 提升共享領域核心競爭力
滴滴首席工程師 杜木果
只需在智能手機上輕輕一點,方便了下班、放學的“最后一公里”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共享單車在市民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現在共享單車已來到2.0時代,在共享單車1.0時代我們面臨了四大痛點:投放過量、停放無序、押金難退、回收低效。進入2.0時代,我們更應注重效能,深耕運營和管理,借北斗之力,探索共享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新路徑。
當共享單車裝上北斗定位芯片,不僅大大提升了共享單車定位精準度,還能幫助相關企業實現單車實時位置、軌跡查看、車輛調度、電子圍欄等高效服務,有效緩解城市共享單車亂停亂放難題,規范城市治安管理。在停放技術方面,單車搭載了北斗高精定位和雙頻RTK慣導定位算法技術,結合對車輛中控的改裝升級,能有效識別車輛狀態,判斷入欄方向,并支持倒地檢測。目前,已投放青桔單車的入欄率已經達到95%,活躍率也達85%,可以說是北斗的高精度定位技術讓共享單車實現了從位置精準到效果精準的轉變。
今后,我們希望可以借力北斗產業界的優勢資源,大幅提升共享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還希望通過和一些高校合作進行產研融合,為高校師生提供多維度數據和規模化實驗平臺,為“北斗+共享”領域培育出更多優秀人才。
確保無人配送車安全精準運行
美團無人車導航算法工程師 董峻峰
在5月25日召開的第八屆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上,北京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發布無人配送車管理政策,頒布《無人配送車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版,美團、京東、新石器成為國內首批獲得無人配送車車身編碼企業,并準許在示范區公開道路行駛測試,率先實現無人配送車“持證上崗”。
無人配送車是自動駕駛技術在物流領域的重要應用。最近幾年,國內的無人配送車品牌明顯增多,性能也較以前有了較大提高,但要保證無人配送車的安全和精準運行,就必須做到100%完好性。如何實現這個100%?第一是要掌握衛星定位本身的可靠性和在不同區域的準確性;第二是配備激光定位、視覺定位等手段,通過多個傳感器不斷地測試和評估來確定設備實時的定位精度,再用導航算法得出一個融合輸入的基本參數,才能保證定位結果比較可靠。
另外,對無人車的運行管理,更重要的是提高置信度,也就是設備自己要有感知定位準不準的能力。如果自動駕駛系統的傳感器漏掉了部分場景,并且威脅到行駛安全,小腦系統的主動安全模塊必須馬上介入,并及時剎停。
“北斗+人工智能” 保障移動支付安全
中國銀聯電子支付研究院助理院長 孫 權
北斗系統在金融業的運用大多為車聯網結合的支付終端,主要的應用場景是高速收費。我們對全球多個汽車相關的收費模式進行了跟蹤研究,發現有兩種主要模式:一種是路基性質的移動支付,類似于ETC閘機等;另一種模式則是基于定位信息對位置路徑進行信息跟蹤的收費,比如早前德國基于GPS的定位信息采用的收費模式。從成本、便捷性、安全性來說,我認為后者的優勢可能會更明顯一些。
在以前,金融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跨機構的數據不能出本地。我們通過針對數據不出庫開展應用試點,實現數據聯合和模型的建立和應用,用加密機制來確保參數和梯度信息的安全性,規避利用記錄信息和原始數據來恢復對方數據的風險。所以,在基于北斗的金融級收費終端方面,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北斗可控的定位功能,來給我們提供相應的位置信息。另外,我們還希望把Token支付和人工智能的一些技術結合到相應的設備和終端里去,提升安全支付的穩定性。
北斗賦能無人系統 解決水上救援大難題
同濟大學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低空與網絡風險研究所所長 帥 博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無人系統已經作為一種新的領域,得到越來越多專家的認可,將賦能工業、農業、應急、能源、救援減災等各行業發展。無人系統時代正在來臨,無人系統集系統科學與技術、信息控制科學與技術、機器人技術、航空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一系列高新技術為一體,多門類學科的交叉融合與綜合是無人系統構建的基礎。
在“北斗+AI”的體系融合技術賦能下,面向高動態、實時、不透明的任務環境,無人機能夠做到感知周邊環境并規避障礙物、機動靈活并容錯飛行,按照任務要求自主規劃飛行路徑,能夠用自然語言與人交流等,實現單體飛行智能。
基于北斗高精度的定位,未來我們在應急場景方面,可以做智能水上救援機器、智能消防機器人。目前國內已有做得好的案例,比如說,智能水上救援機器,利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高定位精度、高定位速度特性,依靠空中智能平臺提供的目標準確位置信息,及時掌控待救援目標的位置,迅速展開救援,相比傳統的救援船艇,響應速度和救援成本大大優化,解決了水上救援搜索難、定位難、接近難的難題,可廣泛部署于城市海濱泳場、景觀河道、親水平臺等游人密集、監管需求強度大的城市旅游水域,降低事故發生率。
時空技術助力,邁向全方位智能時代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級高工 陳詩軍
4G時代是一個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出現了淘寶、美團等眾多平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但它們實際上解決的只是信息共享問題。
在4G時代,我們社會生活的智能方面只有一些非常初級的應用,比如說開車用導航,就是一種智能的表現。因此可以說,4G時代,我們的社會剛開始進入智能時代。到了5G時代,有了時空技術賦能,我們的社會將會全方位進入智能時代。
我們能不能全方位進入智能時代,其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時空技術。首先,在技術方面必須滿足一些條件,比如信號能否實現無縫覆蓋,定位是否能夠達到高精度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泛在的高精度技術方面實現突破,這樣才能滿足各方面的需求。
就目前來說,我們使用的GPS導航能實現米級定位,基本滿足我們的汽車導航類的需求。而按照5G全方位智能時代的要求,比如說任何場景都要能夠直接定位,定位精度要求較高,這時候就需要一些更深層次的技術,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就為我們進入5G全方位智能時代奠定了時空技術基礎。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