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讓定位導航厘米級
6月23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這一由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將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高大上”的北斗導航,已經不知不覺飛入尋常百姓家。據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透露:“在中國入網的智能手機里面,已經有70%以上的手機提供了北斗服務。”新華社發 徐駿/作
“飛機很多時候也是在‘自動駕駛’(自動巡航飛行),大家坐飛機時,并不太擔心安全問題。但是對于無人駕駛汽車,可能很多人都會有疑慮……既然完好性和功能安全是航空行業飛行的安全‘標配’,那么我們在無人駕駛領域,也應該把它作為一個‘標配’。”
7月9日,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云端峰會拉開帷幕。在AI沙龍環節,衛星導航專家、千尋位置首席科學家馮紹軍發表《完好性,數字無人世界的安全標配》的演講,其中提到了上述觀點。
馮紹軍認為,完好性是未來數字無人世界的“標配”,可以讓用戶在使用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等智能設備時,用得更安全、更放心。
什么是完好性?
“導航系統給出來的信息,它的正確性是否可靠,及時地給出一個警告,讓用戶避免使用這個錯誤的信息,就是完好性。如果這種事情真的發生了,我們是不是可以轉換到一種安全的模式,避免事故的發生,這個就是功能安全。”馮紹軍說。
然而,相比自動飛行的飛機導航,無人駕駛汽車導航是一個世界性的技術難題。
據馮紹軍介紹,相較而言,汽車對定位精度的要求更高。飛機快要落地的時候,對精度的要求仍然是米級的。而對智能駕駛汽車來說,車道很窄,和路邊的障礙物之間的距離也較短。這意味著,汽車對定位精度的要求是10到30厘米。
此外,汽車行駛在路上,視野可能會受到周邊的樹木、同行的卡車、城市樓群的遮擋,甚至還會遭到其他無線電信號的干擾。
“判斷厘米級精度,人類都難做到,但機器需要判斷接收到的導航信息是否可信,是否可用,是否安全,就需要借助其完好性。”馮紹軍說。
6月23日,我國北斗三號全球系統完成收官發射,北斗衛星增強系統也將在今年形成全球服務能力。作為國家北斗地基增強系統的建設方,千尋位置同日宣布,配合北斗三號全球系統的建設,今年內將同步提供全球增強服務。
據馮紹軍透露,在我國,有2600多座北斗地基增強站,構成了國家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全國一張網”。經過3年的攻堅,我國實現了從衛星地基增強站到用戶接收端的全鏈路完好性,完成500多項技術指標的攻堅。
“這種具備完好性的時空智能服務,會很快覆蓋到高端的主流車型,讓無人駕駛更加智能、安全,來得更早。”馮紹軍表示,面向數字無人世界,各類無人物聯網設備的“標配”也需要“完好性”——這是時空智能領域的重要安全指標。
“我們提出了時空智能這一新的概念,就是在厘米級定位、毫米級感知和納秒級授時的基礎上,結合其他的數據,通過人工智能等各種算法,作出的最優決策。”馮紹軍說。
他打了個比方,一個機器從A到B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動態的時間和空間的信息,來作出各種各樣的判斷,最后達到優化目的。時空智能可以理解為是從感知智能到認知智能,再到決策智能的一個過程。
馮紹軍透露,截至目前,我國有關單位已經利用北斗地基增強站及自主研發的定位算法,通過互聯網技術進行大數據運算,為遍布全國的用戶提供時空智能服務。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