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新時空在新基建中有其重大定位
曹 沖
新基建是新時代的產物,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是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發展的技術支撐依托的基礎設施,與工業化時代的基礎設施大不相同,工業化主要是推進機械化和電氣化,發展海運港口、水運碼頭、公路和鐵路與車站和橋梁、航空的機場與進出港、電力網與油氣管道,隨著以電子信息和有無線網絡為代表信息時代的來到,隨著相關的軟硬件技術、制造與服務技術的快速進步,國家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被堂而皇之地被納入國家重大戰略部署。所謂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首先在三大網絡和七個領域中被推動起來來,這就是信息網、交通網與能源網,包括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G 基站建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以及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等七大領域。當然,由于新基建是個新事物,而且目前只是粗線條地在展開,各種各樣的說法都有,花樣百出,令人目不暇接。又正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時,人們往往將其看做經濟救急的權宜之計,匆匆忙忙的憑感覺做決策,常常會因小失大、得不償失,新基建這樣的大事必須從長計議,不能夠用搞運動的方式去搞基礎設施建設,更不能用在新基建上。為此,結合北斗新時空,我們來談談新基建,來探討一下若干重要問題。
第一,新基建必須要有宏偉長遠的總體規劃,而北斗新時空是其適得其所整體框架。有了整體規劃,從真正能夠分清輕重緩急主次,才能夠抓住重點牛鼻子,打破條條框框分割,實現協調統一策劃部署,集中力量辦大事。新基建是以信息化為主線與目標方向,服務于數字化、網絡化,尤其是智能化,為它們奠基鋪路,做基礎支撐,而北斗新時空的高精度時空信息是基礎的基礎,是通用關鍵技術產業基礎,它能夠把各種各樣的信息基礎設施,有機地組合、融合、集成起來,形成智能信息集聚的共建共享共贏大平臺,實現投入最小化、產出最大化,實現最大公約數發展策略。
第二,新基建必須要有層次感、階段性、目標群,北斗新時空旨在形成體系化發展。北斗新時空以市場需求和使命驅動為推動力,推進關鍵安全應用、行業專業應用和大眾消費應用的同時,在“北斗+”創新應用服務的基礎上,又不失時機地推進“+北斗”的跨界融合發展,并且進一步向更加泛在、安全、智能的新時空進發,目標是智能信息產業集群發展,把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有機的組合起來,構建以感知網、傳輸網、服務網為新型基礎設施的中國新時空服務體系,促進形成享譽世界的中國服務品牌。
第三,新基建的任務不是重起爐灶,另搞一套,而是承前啟后,通過增量挖掘大存量;揚長避短,通過優勢帶動補短板;開拓創新,通過典型引領新業態。北斗新時空的新基建,2020年后應該大規模展開,做好泛在時空信息提供的新型基礎設施,就是不斷的以增量發展帶動系統建設、帶動跨界融合、帶動產業發展,通過新時空升級換代和綜合PNT技術系統創新發展,促進時間空間、天基地基、室內室外、導航通信、國計民生的融合,促進以大安全、大網絡(含5G)、大數據、大計算和大服務為目標方向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國家級的集成融合共享。
第四,新基建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它不是產業,但是是為了產業,服務于產業,所以要堅持高質量有效化創新和融合發展的建設方針。北斗新時空,其前期的基礎設施建設是北斗系統,2020年后的發展階段,應該發展天地基和室內外融合發展的時空信息智能應用服務系統及其產業,為新基建提出了新任務,尤其是導航與通信的融合發展。在天上,我們應該將衛星通信的滿天星計劃的“胡思亂想”,納入有序發展的導航與通信融合發展思路,把北斗三號在中高軌道實現的導航與通信的組合,引導到低軌道衛星的導航與通信融合發展的軌道上來。我們斷言:只有衛星的導航與通信真正融合之日,才是中國商業航天成功之時。在地上,我們也應該在建立5G網絡的同時,通過WiFi等技術的融合應用,實現地面導航定位網絡的全面建設,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都是為產業大發展奠基鋪路。
第五,新基建是我國進入新時代發展的一項重大行動計劃,北斗新時空應該成為典型引領的樣板。北斗系統的重大成功,不僅僅是新技術產業領域的一項成果,更多的是一種發展模式,一項新基建的創舉。該項空間基礎設施建設之所以值得注意,值得總結推廣,是其高度發揮了其效能效率效益,在短短的十多年間,我國北斗系統一下子跨越發展到世界前列,為數十億人提供時空服務,這是因為我們定義了“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偉大目標,因為我們把北斗的應用服務確定為系統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為我們相關的機構和部門始終把北斗產業化放在重要位置上持續不斷加以推進,因為我們推動著北斗系統信號的免費共享,成為全人類的財富。北斗系統產生的效益也是有目共睹的,2019年我國北斗產業產值接近3500億元,一年之內的稅金貢獻就把把十多年間北斗系統建設的全部投入收回來了,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跡,是新基建的一個奇跡,是新基建的一個不折不扣的成功范例和樣板,值得好好總結推廣。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