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停車收費已是城市停車行業的一大趨勢,停車資源作為一個相對稀缺的可經營資源,不僅越來越被地方政府所重視,同時也成為資本“圈地”的目標。道路停車收費管理要解決很多問題,包括立法、規劃、技術選擇等等,這其中,對運營者來說,如何避免停車逃費、長期欠費也就成為最為關心的問題,對不少四五線城市的運營者來說,甚至是最頭疼的問題。道路停車收費,不同于停車場庫的收費運營,看似簡單,其實極易產生多變,因為各點位長期處于分散狀態,且長期處于開放的動態環境下,不易管理。加上,現在諸多道路停車系統都在倡導無人值守,用以減少人工成本,但也面臨逃逸欠費的問題。目前仍有不少城市尚未出臺針對智慧停車欠費追繳的有效措施,這就導致智慧停車收費運營面臨不小的壓力。
立法優先
解決道路停車欠費問題的方法中最根本的應該是立法優先,立法才能解決根本問題。有了法律的保障,一是便利執法,其次是對使用者產生約束。更重要的是,有了法規做支撐,能夠讓職能部門各司其責,減少執法的盲區。
目前國內的情況是,深圳、北京等城市通過出臺停車條例對道路停車收費做出了明確規定。《深圳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第十八條規定路邊臨時停車位停放車輛的,應當繳納車位使用費。在交通繁忙路段或者時段的臨時停車位停放的,按照計時累進方法繳納車位使用費。《北京市機動車停車條例》第四十一條規定停車人應當按照規定繳納道路停車費用。違反規定的將由區停車管理部門進行催繳,并酌情處以200到1000的罰款。《寧波市停車場規劃建設和管理條例》明確了在道泊位上停車如果不付費,執法部門可以進行執法。
現在全國已經有好幾個地級市出臺了相關政策性文件,為后來者提供了借鑒意義。立法作為停車收費的根本手段,可以為治理停車道路欠費現象提供堅實的后盾。在北美的一些小城市,今天還有些地方在使用機械式的停車咪表,雖然設備非常老,但因為有法律保障,有有效的執法,有守法的民眾,停車的秩序還是非常好的。
信用掛鉤
如果出現欠費現象,而持續不出臺相應的欠費處罰措施,只會加劇欠費。如果能與征信掛鉤,可在一定程度上對欠費車主進行制約。而各地方停車收費主體必須做好停車取證,確保停車數據真實有效,同時對補繳的方式要多樣化,普及化。對達到欠費次數或者欠費金額的車主先進行告知,逾期未進行補繳的再面向社會公示,在限定的公示時間內仍未補繳的,可納入征信系統。納入系統后,會對欠費車主的社會信用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此操作,在進行一段時間的工作后,廣大車主了解不及時繳納停車費的嚴重性后,便會自覺繳費,從而可實現停車收費的良性運作。
1月3日,武漢首批城市道路停車欠費人員名單及其相關信息將納入武漢市信用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征信系統)。據了解,今年北京市將建立停車信用獎勵和聯合懲戒機制,將停車人的違法行為記入信用信息系統,嚴重的可以進行公示、懲戒,并與車輛管理掛鉤。欠繳道路停車費后,未補繳欠費或未接受處罰的車輛,在全市范圍內將不予辦理道路停車居住認證。北京和武漢等運用征信催繳欠費的方式,可為其他城市提供借鑒意義。
總的來看,納入信用體系的做法,首先要求當地已建立起完善的信用體系,其次是確定納入信用體系的欠費次數或額度。不過在納入信用系統之前,需要先對欠費車輛進行公示曝光,給予一定的威懾、過渡時間,同時也是走司法流程所必需的。
司法訴訟
司法訴訟是從“欠債還錢”的原則出發,對道路停車欠費者的一種民事追討行為。近年來,有很多關于道路停車欠費的訴訟判例,這些判例都是裁定停車逃費是要受到追訴的。從經驗看,道路停車欠費一般出現在智能化項目運營一段時間以后,車主對系統運行有了一定了解,并且知道不繳費不會受到處罰,這時,欠費現象就會多起來。廣西賀州市目前對道路停車欠費采取的追繳措施就是司法訴訟。賀州的做法是利用法院失信人名單,來追繳逃費。地方法院跟賀州當地停車運營方產生聯動效應,運營方把每一個欠費逃逸客戶的案子進行立案批量處理,不需要開庭,直接進入到執行程序,其前提是需要有非常充分的視頻和圖片證據鏈。
采用司法訴訟的城市,一般要經過催繳、媒體曝光、司法訴訟等幾個步驟。進入到司法訴訟階段的,一般是欠費額達到1000元以上的案件。但是停車欠費大多金額比較少,很難達到進入司法訴訟的階段。
平臺和技術
現在一個城市的停車APP或多或少都有幾個,而且相互不兼容,有時候在這個停車點只能用這個APP,換一個停車點又得下載一個新的APP,一個車主手機上可能有好幾個甚至十幾個停車APP。各個停車APP之間信息是不流通的,形成了一座座的信息孤島,這給停車欠費者提供了鉆空子的便利。通過建立城市級停車平臺,將路內停車和路外停車進行一體化管理,后臺對接城市內所有停車APP的欠費者數據,支持更大范圍的信息交換和信息共享,通過室內停車場搖桿控制,禁止欠費車輛進入,有效防止欠費問題。讓停車欠費者無處可停,無處可逃。建立城市級停車平臺出現的困難是,有的停車場不愿意開放自己的數據,不配合加入城市級停車系統,或者沒有開發能力,需要對設備進行升級后才能加入城市級停車系統,這就加重了成本。因此,城市級停車平臺的建立需要政府或者相關部門的推動。
道路停車都是隨走隨開,不論是地磁、視頻還是RFID等檢測技術,大多無法在現場進行繳費約束,所以一些項目需要招聘大量的巡檢、收費人員,即便是視頻檢測方式,也只能固定逃費證據,以待后續的追逃。有些地方采用智能車位鎖,車輛不繳費就無法開動,但是智能車位鎖一旦發生設備故障,容易損傷車輛,而且影響交通秩序,同時,車位鎖之間的空隙往往可以被見縫插針的停車,反而增大人工巡查的成本。
但是話又說回來,技術并不是主要問題,美國的道路停車設備以咪表為主,以刷卡、投幣的方式進行停車繳費,國內的珠海也是采用智能咪表收費,運行良好,說到底,停車收費一個長期的習慣培養過程,尤其是在初期,管理、技術、法律法規、執法缺一不可。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