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分析在經歷了初期的技術熱潮之后,逐步走向冷靜思考。這并不意味著這一技術的曇花一現,而是技術應用走向深水區。
交通系統建設同樣正在經歷一個從智能交通走向智慧交通的過程。智能交通是在交通系統中引入信息技術所產生的解決方案,而智慧交通則是采用技術和政策手段,解決交通領域社會問題的人機混合系統。
在智慧交通建設中,大數據、復雜系統、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構成其技術基礎。因此要求交通大數據分析在一系列分散的技術探索基礎上,盡快形成系統化的理論與方法體系。
基于大數據的智慧交通的決策過程劃分為——情報決策和行動決策兩個基本步驟,并可以在兩者中形成較為穩定的研究模板和技術方法。
情報決策工作的任務是要確定哪些信息是真實的。情報是已經出現、正在出現,或者將要出現的事物的模型。這個模型不是由計算機自動生成,在可預見的未來也很難由人工智能自動實現。交通大數據分析中的情報決策分析與傳統交通調查數據的質量控制不同,最為關注的不是精度,而是信度。由于所獲得的絕大部分信息是間接信息,在交通大數據分析情報決策中一方面需要強調的是依據間接證據形成證據鏈,進而形成科學判斷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強調基于不完美數據的信度評估,明確與事實的模糊距離。
情報決策的基本步驟可以劃分為:
(1)觀測數據壓縮和信息提煉;
(2)所產生信息的信度評估;
(3)構建證據鏈形成決策判斷。
作為其核心技術的證據生成包括兩部分的基本工作:借助關聯關系探尋內在規律的線索;關聯分析基礎上的因果推斷。
交通大數據分析基礎上的行動決策則需要突破原有交通分析理論的技術框架。交通大數據分析提供了一種連續追蹤、多角度、多層次觀察分析對象的手段,而交通系統屬于復雜自適應系統。將大數據與復雜性理論結合,將形成新的行動決策的技術方法框架。
技術只有適應發展的需要才有生命力,催生新的行動決策理論與方法的動力,來源于解決一系列新問題所產生的技術需求:
(1)空間規劃體系框架下的交通規劃。空間規劃是對空間使用的規劃,不是對自然空間的劃分,其核心是建立各種空間使用之間的關系。由此決定了新的問題討論邏輯:空間中的關系——空間中的行為——空間中的網絡。這是傳統單純依托交通調查和基于OD的交通流分析不能完全勝任的工作,交通大數據分析展現了新的技術可行性。
(2)存量規劃階段的交通戰略。中國城市的存量規劃,強調的是在用地規模、空間范圍不進行大規模擴展的情況下,對城市的更新改造。這并不意味著城市的空間關系結構和交通網絡格局不進行大的調整。由此產生了:空間組織問題、提高空間承載力問題、財政負擔能力問題、社會治理問題等。面對這些問題需要強調過程監測與調控。
(3)為實現高質量城市空間而需要完成的人本場所與活力網絡的協調問題。“人本”場所的空間質量,強調的是“人”在空間中的主體地位,傳統上賦予空間活力的機動性,強調的是“車”的中心地位,兩者之間的矛盾,本質上是日益增高的人居環境訴求與難以節制的個體機動化出行所產生的資源需求之間的沖突。
綜上所述,城市是一個復雜適應系統,面對這樣的應用領域,大數據智慧必須超越一般的技術智慧和工程智慧。因此,我們不僅要著力于具體技術應用,更為重要的是要努力搭建科學嚴謹的技術框架。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