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聯合國外空委大會的重要活動之一,主題為“從指南針到北斗”的中國古代導航展日前在維也納聯合國城舉行。此次展覽由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代表團和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聯合主辦,生動展現五千年來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在授時、測繪、制圖和導航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同時向全球展示我國北斗系統建設發展成果和國際合作進展。中外80余位代表出席開幕式。
此次展覽開幕正值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CG)第十四屆大會第二次預備會及系列會議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期間,因而受到廣泛關注。展覽面積約200平方米,分為“授時——欽若昊天、敬授人時”“導航——磁石司南、牽星過洋”“測繪——計里畫方、甄度四海”“交流——‘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北斗——服務全球、造福人類”五部分,展現出中國古代導航技術在指導勞動人民生產生活和探索未知世界過程中發揮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有力證明了千百年來以導航技術為紐帶,聯通中國與世界各國的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從未間斷,中國人民的智慧和貢獻大大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溝通融合,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同時,向全球宣示了我國積極倡導建立時空基準領域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態度和決心,讓“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的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特命全權大使王群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中國古人發明的指南針幫助中國融入世界,也使世界更好地互聯互通。中國同各國正在攜手共建的“一帶一路”,也包含著指南針的貢獻。放眼今天,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在成為太空中的“指南針”,促進世界互聯互通更加便捷緊密。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無論衛星導航還是其他領域,中國將始終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精神,加強與各國的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構建全球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實現共同發展繁榮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王群強調,北斗是中國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同時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是各國均可共享的、可信賴的導航系統。北斗系統已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通服務,2020年服務范圍將覆蓋全球,2035年前還將建設完善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中國愿同各國共享北斗系統建設發展成果,共促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蓬勃發展。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馬加慶指出,北斗系統是由中國建設運行的,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在全球范圍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按照“三步走”發展戰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前后,全面建成北斗三號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2018年年底,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建成,開始提供全球服務。
中國自主建設的衛星導航系統之所以命名為“北斗”,意在傳承我國導航技術文化的傳統基因。在北斗系統標識的設計中,圓形構型象征“圓滿”,與太極陰陽魚共同蘊含了中國傳統文化;深藍色太空和淺藍色地球代表航天事業;北斗七星是自遠古時起人們用來辨識方位的依據,司南是中國古代發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導航裝置,兩者結合既彰顯了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也寓意著衛星導航系統星地一體,網絡化地球和中英文標識也象征著我國的北斗系統開放兼容、服務全球的愿景。
2018年年底,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建成并提供全球服務,國際社會高度贊揚中國衛星導航事業取得的成就,密切關注北斗系統建設發展。此次展覽及系列國際會議交流活動促進了世界各國深入了解我國深厚的導航技術文化與北斗系統最新建設成果,表達了北斗系統愿加強與世界各國交流合作,同各國共享建設發展成果,共促全球衛星導航事業蓬勃發展的愿景。
根據捐贈協議,指南車與記里鼓車將在聯合國大樓展覽區永久展示。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