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北斗三號全球導航系統第15、16顆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馬加慶接受記者采訪表示,北斗系統工程全線,強化政策導向,突破瓶頸環節,實現了關鍵器部件100%國產化,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重大工程自主可控發展路子。
馬加慶介紹,目前,北斗系統單星器部件國產化能力由“十一五”末的84%提升至100%,從根本上扭轉了關鍵器部件依賴進口的局面。通過大力開展北斗導航基帶射頻芯片、天線等基礎產品自主研發,實現了用戶設備全國產化目標,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專利,實現衛星導航產業“去空芯化”。國產北斗芯片實現規?;瘧?,工藝由0.35微米提升到28納米,最低單片價格僅6元人民幣,總體性能達到甚至優于國際同類產品,高精度天線國內市場占有率約90%,相關產品出口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2012年底正式提供區域服務,計劃在2020年前后,建成全球系統,提供全球服務。
截至目前,我國已成功發射16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今年年底前再發射3顆衛星,建成基本系統,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馬加慶說,屆時定位精度2.5至5米,較北斗二號提升1至2倍。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