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gay成年男人露j网站_美女舔舔男人的机机视频_欧美日韩亚洲另类专区_综合久久影院

四川中衛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在線咨詢
微信

微信掃一掃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加好友

譚述森院士:中國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

發布時間:2018-09-06 14:53

       北斗全球組網后,我們還需要GPS嗎?未來的太空戰爭中國準備好了嗎?通信、導航、遙感各自為政如何解決?目前,中國已經擁有一個可以公開和歐洲、美國人競爭的通信頻率,你知道是什么嗎?        如果你也對上述問題有同樣的疑惑,恭喜,你來對地方了。

       近日,北斗二號的主要參與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譚述森,在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舉辦的第一個會員活動日上,做了題為《北斗系統歷史性成就與轉型貢獻》的學術報告,詳細講述了中國北斗的發展歷程、21世紀全球GNSS領域的三大成就、敘利亞太空戰爭給中國航天的啟示、中國航天與美國和歐洲的差距、以及新一代北斗的全新使命。 

       譚述森院士是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總站高級工程師,是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主要開拓者和建設者,北斗一代地面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北斗二代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工程副總設計師。譚院士這一生為中國北斗事業乃至世界GNSS導航事業,做出來巨大貢獻。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聆聽譚述森院士對中國北斗全球導航系統的解讀。

        1. 北斗系統的三步走 

       北斗的發展歷史,是一個持續創新、開拓進取的歷程。 

       第一步,北斗一號——中國衛星導航系統。1994年立項,2003年建成并正式運行,3顆GEO衛星組成了全球第三個衛星導航系統,覆蓋中國國土及周邊。首次解決了“我們在哪里”的根本問題。

        第二步,北斗二號——區域衛星導航系統。2004年立項,2012年建成并開始進行區域服務,包含14顆衛星,覆蓋亞太地區。北斗二號確立了北斗的技術體制,實現了連續導航與定位報告雙模融合、三頻信號全星座播發。在服務性能上與GPS相當,部分關鍵性能上實現超越。

        第三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2009年立項,計劃于2020年建成,包含35顆衛星,覆蓋全球。北斗三號將實現高精度定位授時、航行跟蹤、生命救援。

        2. 21世紀GNSS的三大成就  

        第一大成就:成功構建四大全球系統。

        進入21世紀后,GNSS領域由2個全球系統增加到4個全球系統、兩個區域系統、以及若干個星級增強系統(SBAS)。

        其中美國GPS和俄羅斯格洛納斯早已建成,但這兩個系統的衛星和地面設施的更新并沒有停止。而歐洲伽利略經過上個月的發射,衛星總數達到26顆,其中約有22顆衛星可以正常提供服務,從衛星數量上也可稱得上全球系統了,同時,伽利略計劃2019年宣布全球運行,如果計劃成功,就會比中國還要提前成功構建全球系統。

        第二大成就:GNSS達成了互操作共識。

        每個對北斗三號系統充滿期待的人,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

        當2020年北斗三號系統實現全球組網后,我們是否就不再需要GPS了? 

       譚院士明確的告訴我們:不會。

        四大全球導航系統和兩個區域導航系統,共有衛星140多顆,這個數量太多了。衛星數量太多,不但不能提高定位精度,同時還會相互干擾,所以,世界各國正在達成GNSS互操作共識。

        所謂的互操作,就是每個系統都把最好的衛星貢獻出來,達成一定的協議,組成包含70-80顆導航衛星的全球系統,這樣每個系統都可以用相同結構的衛星導航信號,同時相比每一個單獨系統,精度提高一倍。具體來說,互操作后精度將達到全球動態分米級、靜態厘米級、局域測量毫米級。

        因此,我們不能說有了北斗之后就不需要GPS,那不是我們的初衷,也不是世界的北斗的初衷。

        目前,中國北斗系統和其他三個全球導航系統,已經成功簽訂了互操作協議。2010年9月,在成都簽署北斗與GPS兼容與互操作協議;2015年1月,在捷克布拉格,簽署北斗與伽利略兼容與互操作協議;2015年9月,在莫斯科簽署北斗和格洛納斯兼容與互操作協議。中國北斗真正成為了世界的北斗。

        第三大成就:北斗Bs頻率獲得全球導航合法地位。

        2012年1月,WAC-2012大會上通過了中國Bs頻率(2483.5MHz- 2500MHz)全球RNSS導航服務業務決議,中國軍用導航頻率帶寬由全球第四位(28MHz)躍升至第二位(44.5MHz)。

        中國擁有了這個頻率以后,意味著在今后的全球生命救援、航行跟蹤、戰場跟蹤、導彈跟蹤、武器跟蹤等方面,我們有了一個可以公開和歐洲、美國人競爭的通信頻率,為導航與通信深度融合提供了機會,國家航行安全獲得主控權。目前,北斗三個軌道的衛星都搭載了Bs。

        因此,獲得Bs頻率對于中國人來說,可謂是GNSS領域的一大盛事。

        3. 智能時代的通導遙一體化勢在必行 

       現在社會已經走過機械化、信息化,到了智能時代,在這個時代,通信、導航和遙感還能各自為政嗎?譚院士通過無人駕駛汽車案例告訴我們:無論是市場還是戰場,三者都不能再單打獨斗,我們需要根據任務導向去做導航系統,來提高北斗導航系統的服務能力。另外,中國不可能再建一個通信系統,所以中國北斗不僅要做好導航,還要承擔通信系統功能,包括北斗Ka鏈路和L/S鏈路。

        無人駕駛汽車,就是一個完整的通導遙結合體。

        美國GPS在1994年就已經建成,也就是說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們就開始思考“GPS怎么用”這個問題,而無人駕駛就是他們選定的應用領域之一,因為無人駕駛既可以用在民用領域,也可以走向戰場。

        無人駕駛是代表航天系統的一個重要應用場景,這一技術實現后,未來作戰方式將會發生巨大變化,包括前不久敘利亞戰爭中,沒有見到一個士兵,同時用過的武器全部被自動銷毀,未來的戰場是一個什么樣的局面?美國和特朗普比我們想得更早、更清楚。

        無人駕駛汽車至少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芯片,這是我們的痛;第二要用網絡傳輸,至少能視頻傳輸;第三是要有高精度電子地圖。在這些基礎上,通過電子大腦的融合計算與決策才能完成無人駕駛。

        所以GNSS的應用應該與工業制造同步發展,如果說中國2025的制造沒有完成,那我們要想在無人駕駛領域里面有所作為,是非常困難的。

        無人駕駛汽車上,裝有攝像頭、激光雷達、定位器、測距器,還有導航系統。其中高精度導航屬于導航領域,高精度地圖屬于導航和遙感,高靈敏傳感器屬于遙感,電子數字技術屬于導航、通信和遙感,高速網絡技術屬于通信,可以說一臺無人駕駛汽車,就是通信導航遙感走向融合的具體物化。

        4. 各國航天現狀對比  

       美國:
       美國之所以成為航天強國,是因為美國正確的航天策略。美國的航天策略,一是理論、二是技術、三是要制定相應的政策。而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中國人就再不關心理論研究,但理論卻是一切技術和應用的基礎。

        美國對航天的定義是,借助大型類永久性航天平臺,利用無線電波或者電磁波(含紅外、可見光、紫外線)傳播特色以及電子數字技術,實現對地球及其他星體的探測,完成對地球及其他星體的認知,從而制定太空戰略與戰役策略。

        這個定義的關鍵是美國使用了電磁波技術,無論是導航、通信、遙感,如果不與電子技術打交道,很難實現突破。

        目前,美國擁有衛星593顆,衛星數量居全球首位,但對于航天的重視卻更加突出。美國制定了《空間對抗作戰條例》,建立了航天部隊,2017年特朗普上任后又宣布恢復“國家航天委員會”,今年4月在敘利亞完成以天對地的戰役后, 6月組建“太空部隊”,成為美國第六軍種,NASA航天局負責航天裝備。

        俄羅斯:

        俄羅斯也是一個老牌航天大國,現有衛星135顆。俄羅斯也成立了獨立太空軍,并制定了空軍作戰條令。

        歐洲:

        歐洲也有歐盟航天機構,統一管理歐洲航天各項事宜。

        中國: 

       中國航天系統經過4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局部技術進步顯著,衛星總數超過200顆(包括北斗),此外,一些民間機構也宣稱要發射一千多顆小衛星。

        但是中國應該關心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中國航天戰略目標是什么?這一點有沒有看得那么清楚;另外,誰是領導中國航天的最高權利機構?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深思。

        此外,行業隔離嚴重,遙感衛星覆蓋利用率低,缺乏最佳全球移動通信頻率,沒有實現資源共享的全球高速數據鏈。比如,中國現在的通信、導航、遙感是三支隊伍,互不干涉。遙感衛星本來就是全球覆蓋,結果因為沒有網絡,所以只能在頭頂上下載部分遙感影像,利用率非常低,所以即使我們建成了一個全球上百顆衛星組成的遙感系統,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也造成了極大浪費。再如,全球L、S移動通信頻率共132MHz,中國除北斗占有33MHz外,其他系統沒有合法頻率,無法構建全球移動通信系統。

        所以說中國仍然不算是一個航天強國,中國最強的對手還是美國。但中國建立航天系統的目的不是為了戰爭,而是免戰,在和平環境中,更多的是為了話語權。

        因此,現在中國已經有了一個基礎的北斗系統,應該讓它多做一點事情,比如為遙感開辟高速公路,輔助信息下載,為作戰指揮提供力量。這些事情我們在北斗一號就做過了,現在需要把它不斷壯大,要少花錢、花一個系統的錢,只建一個導航系統,但一定要能夠得到又是同頻、又是遙感、又是生命救援等多項的受益,這就是我們的發展方向。

        5. 北斗轉型助力航天戰略回歸 

       為什么要進行北斗轉型?一是要充分發揮北斗時空基準的基礎性價值,二是要打破世界導航、通信、遙感獨立建設行業固化的藩籬,三是要為所有航天器提供公共數據鏈。

       北斗轉型總體目標是北斗多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不再是單一的導航系統,它應該是多功能的衛星無線電全球系統,它應該承擔衛星無線電導航、航行跟蹤、指揮調度、生命救援、快速通信、天基物聯,未來的戰咯目標是成為近地空間全域物聯網的公共數據庫。這些都是現在社會的迫切需求,也是中國的短板,而中國不可能建那么多航天系統,只有在北斗現有基礎上構成全球系統,我認為這是最合適的。

        因此,我們要重新定義新時代的北斗功能:它是一個定位精度達亞米級的世界一流衛星導航系統;它應該提供統一時空基準的天基物聯網;還應該是獲得對地球認知的天基無線電全球系統,是獲得制太空權的國家重器,從而輔助制天權、制海權、制陸地權;未來北斗天基物聯網模塊將實現太空物與太空物的聯網、太空物與地球物的聯網。

        所以國家的航天裝備體系應該是由北斗系統作為時空基準和數據鏈的基礎,支撐空天預警、空天遙感、空天探測、空天通信、空天打擊等目標,要讓中國的北斗成為世界的北斗,我認為我們就應該擔當起航天系統整體的任務,才能說是世界的北斗。


來源:泰伯網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

版權所有? 四川中衛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備14007264號-3    技術支持: 竹子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