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內連續完成兩次發射,將第三十二顆北斗導航衛星和兩顆巴基斯坦星分別成功送入太空軌道——這是近期中國航天讓人點贊的畫面。今年以來,長征火箭順利完成20次發射,反映出我國航天已很好適應了高密度、高強度發射。航天是典型的高技術領域,中國航天能夠呈現這樣的好狀態,離不開對關鍵核心技術和自主創新的執著。
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關系到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國家安全。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只有切實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才能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為我國發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從雜交水稻夯實糧食安全,到北斗成為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之一,再到核電、高鐵成為“中國名片”,我國科技事業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成為全球創新版圖中日益重要的一極。但也應清醒地看到,我國科技發展水平特別是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一些尖端領域還處于“從大到強”的路上,“硬科技”還不夠多,亟須按照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加強基礎研究,努力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
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獨特作用,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充分發揮科學家和企業家的創新主體作用,就能攻堅克難、迎頭趕上、縮小差距。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我們也有清晰的發展路徑和規劃。近年來,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正在形成更有針對性的科技創新系統布局和創新平臺系統安排。未來,科研項目管理流程會不斷精簡,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將擁有更多自主權,科學分類、合理多元的評價體系也將進一步完善,這些都將為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添加活躍因子。
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關鍵在于有效發揮人的積極性。一方面要發揮科技工作者的科研主導作用,樹立堅定自信、潛心研究的良好精神面貌,努力做出更多有價值的原創性成果;另一方面,還要有一批熟悉科技、擅長組織科技工作的干部,做科研人員的知心人,和他們一道努力,形成推動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強大合力。孫家棟院士曾講過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兩彈一星”艱苦創業期間,一批政工干部為組建航天隊伍起了重大作用,他們和科學家一起把隊伍拉了起來,組織年輕科技人員努力工作。聶榮臻同志給科技人員送來黃豆,這些政工干部連一粒也沒動過。政工干部和科技人員的共同配合成為“兩彈一星”成功的重要保證。
創新的深層次突破并非朝夕可待,但又需要只爭朝夕的精神。只要保持清醒認識,錨定內心追求,切實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扎扎實實的努力,就一定能在自主創新的浪潮中迎來關鍵核心技術的厚積薄發,將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