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華為一直有向其他領域擴充的計劃與布局,此前,其將與汽車廠商合作造車的傳聞也一直不絕于耳。對此,華為官方進行了否認。實際上,華為進軍汽車業的“野心”在于,提供車聯網的相關解決方案。
華為在車聯網領域的動作相當頻繁。早在2013年,華為便推出了車載模塊ME909T,并承諾今后每年會投入上億元用于與車聯網相關的研發。此后,華為和許多汽車廠商開展了戰略合作,包括為奔馳、奧迪提供車載通信模塊海思芯片;與豐田合作,將WiFi的熱點部署到汽車上,實現了與呼叫中心的連接;在國內,華為也分別與東風汽車、長安汽車結成了戰略合作關系,開發車聯網產品。
6月5日,華為在深圳坂田基地就與奧迪的前期合作進展進行了介紹,并公布了自己在車聯網市場的定位、市場策略以及最新進展。華為LTE產品線總裁熊偉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透露,華為跟奧迪的合作范圍覆蓋了汽車、模具、模組的平臺,以及應用等。此外,熊偉還透露,今年華為將覆蓋10萬網聯車。
車聯網標準之爭
目前,我國車聯網環境已初步形成,且市場潛力巨大。從政策層面看,國家已經將發展車聯網視作“互聯網+”和人工智能在實體經濟中應用的重要方面,并將智能網聯汽車作為汽車產業重點轉型方向之一。《中國制造2025》《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關于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等重要政策均提出大力發展車聯網。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車聯網市場發展強勁。有相關調查預測,我國車聯網市場規模有望在2025年達到2162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四分之一,五年平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44.92%。
不過,要實現車與一切事物的互聯網互通,就必須要有統一的標準,這就是V2V標準的重要性。現階段,在車與車通信標準確立上,一直存在兩大支持陣營,一種是Dsrc方案,目前大多數企業普遍在采用的通訊標準;第二種則是LTE-V方案。
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即專用短程通信技術,是一種高效的無線通信技術,基于802.11P標準,可以實現在特定小區域內(通常為數十米)對高速運動下的移動目標的識別和雙向通信,實時傳輸圖像、語音和數據信息,將車輛和道路有機連接,廣為熟知的ETC系統便是基于該技術。
美國在2016年底發布V2X建議公告,計劃強推Dsrc技術,并給出了具體時間表:2021年,50%的新推汽車需配備Dsrc,2022年是75%,2023年是100%。幾乎同時,歐盟委員會通過“歐洲合作式智能交通系統戰略”最終框架,目標是到2019年在歐盟國家道路上大規模配置合作式智能交通系統,實現汽車與汽車之間、汽車與道路設施之間的“智能通信”,而Dsrc是推薦技術。
不過,華為和高通等企業卻紛紛采用LTE技術殺入車聯網,正面對老標準進行挑戰。為什么華為會考慮LTE-V2X技術呢?
對此,熊偉解釋稱,在自動駕駛中,華為認為道路以及道路的基礎設施也需要做出一些改變,為了能夠建立整個生態系統,讓交通變得更加有效率、更加安全,華為進行了很多研究,并和國內相關部委達成協議。
車聯網平臺戰
正在快速成長的車聯網,以數千億美元級的前景和互聯網的特性吸引了各方矚目。僅就國內市場來說,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車聯網領域,更是掀起“跨界造車”的熱潮,車聯網之爭日趨激烈。
有趣的是,BAT三家都不約而同的提出了要做車聯網平臺,但對于如何有效搭建平臺使利益最大化,各家卻有著不同的理解和策略。其中,百度以CarLife作為車聯網的核心平臺,輔以MyCar云計算服務;阿里則選擇從系統切入,其車聯網平臺核心為YunOS,針對車機(車載導航)環境,阿里優化了YunOS,并發布了YunOS for Car;而騰訊的車聯網產品陣列中不但有車輛ROM,也有手機互聯,即車聯APP,此外,騰訊還在QQ、微信中接入了MyCar模塊,可實現人車交互。
那么,追求“云管端”一體化的華為,在跨界做車聯網業務時,又有何戰略布局?“云管端”是否會對車聯網提供支持呢?對此,華為汽車行業業務部部長何利揚表示:“車企數字化轉型成功的一大關鍵是構建一個生態型數字云平臺,通過平臺聚合生態開發者、行業應用合作伙伴,在全球市場環境下滿足跨國銷售其產品和服務,共同向車主及車輛使用者提供個性化出行服務需求。”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