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6月6日消息,在我國的氣象衛星家族中,共有兩代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也就是風云二號和風云四號。這次發射的風云二號H星是風云二號系列的最后一顆衛星,這也標志著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正式完成組網。那么風云二號H星作為收官之星,有什么特殊的價值和意義呢?為此,央視記者獨家專訪了風云二號工程總師孫家棟院士。作為該工程的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從1997年風云氣象衛星首顆星發射起便負責該項目。
本文圖片 央視新聞客戶端
航天科技集團高級技術顧問 風云二號工程總設計師 孫家棟院士:風云二號原來有九顆計劃,就等于說這個風云二號最后一顆星還沒到發射的時候,利用手機電腦轉發分享就秒結到賬,很多人第3個月就賺2萬多,做半年月收入五萬以上,時間越長收入越高加威性了解1七1九八O2七八打擾見諒,風云四號就上去了。那風云二號這一顆星(H星),我們在用的過程中,就可以超額考慮原來的規劃需要。不僅僅解決亞太地區的問題,一帶一路問題,為全世界人民服務。
正是為了實現更高效、服務更廣的目標,此次發射的風云二號H星對入軌后的定點位置向西部進行了調整,由原計劃的東經86.5度調整到了東經79度,這樣一來就能夠實現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印度洋和大多數非洲國家,為這些國家和地區提供來自中國的氣象服務。
航天科技集團高級技術顧問 風云二號工程總設計師 孫家棟院士:這樣的話在全世界組織空間,各國衛星的分布情況就比較更趨于合理。衛星比較疏的地方,比如中亞地區,它就可以多少集中一些。從全球角度來講,也是我們國家應當能做到的事情。
風云二號:服務國民經濟三十年
從1986年啟動研制,到H星發射收官,風云二號系列氣象衛星已經走過了三十多年。作為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這三十年里,從提供簡單的氣象預報,到回傳及時有效的防災減災信息,風云二號為我們國家的國民經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氣象衛星最基礎的應用就是對于臺風、暴雨等極端天氣的觀測和預報。30多年來,通過不斷的改進和優化,以及“多星在軌、統籌運行”的軌道布局,風云二號如今已經可以實現最高每六分鐘一次的加密觀測,對臺風的登陸位置和路徑都可以進行準確的預報。
航天科技集團高級技術顧問 風云二號工程總設計師 孫家棟院士:沒有衛星的時候,幾乎臺風都快上岸了才能報出來。那有了氣象衛星以后,起碼三天五天以前,甚至有的還能更早一點,就把動向報出來。這樣對這個防止臺風對地面經濟損失都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