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VR眼鏡,在2018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動主場,體驗者可以跟隨我國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一同下潛至4500米深海,體驗深海科考作業場景,探索熱液和冷泉的地理奧秘。
在我國南海,真正的“深海勇士”號正在執行我國“南海深部計劃”西沙深潛航次任務。
我國自主研制的“深海勇士”號,它有哪些看家本領呢?
海面示位裝置變身移動“燈塔”
靜謐的南海之夜,繁星點點。5月19日晚,“回家”不到5個小時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連續作戰,在近1400米深的海馬冷泉區,展開夜潛作業。 這并不是“深海勇士”號第一次夜潛。 “我們研發了海面示位裝置,該技術可以讓潛水器浮出水面時把位置信息通過衛星發送到母船上,母船上的水面監控系統會將潛水器實時水面位置信息顯示在監控界面上。即使海面光線很暗,水面支持人員也知道潛水器在哪,從而完成高效回收。”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深海勇士”號控制系統負責人祝普強說,該裝置被安裝在應急浮標上,當潛水器出現緊急狀態時,母船可以根據漂浮到水面的應急浮標位置,采取進一步的應急措施。 “回家”不到5個小時緣何能連續作戰?祝普強解釋,這是因為潛水器采用了多傳感器、雙網冗余設計,進一步提高了潛水器的安全性、可靠性,讓大頻率使用環境下的控制系統全程無故障。此外這與整個團隊對潛水器技術掌握更加深入、國產設備技術成熟度大大提高直接相關。
高精度組合導航實現重復定點作業
在陸地上開車需要衛星定位系統導航,在衛星定位系統并未覆蓋的深海,如何判斷潛水器的運動速度與環境情況?多普勒測速儀類似于陸地上的定位導航系統,借助它,潛航員可以判斷潛水器開到哪了、通過現有行駛路線是否到達目的地。 中船重工702所研究員、“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胡震說,很多應用場景要求潛水器在不同潛次,可以到某一個固定的點作業。要讓潛水器具備重復到達指定地點的能力,需要提高導航定位系統的高精度。 “深海勇士”號裝備了可以實現超短基線和長基線兩種定位模式的綜合水聲系統,其中長基線可以讓潛水器知道自己在哪兒,超短基線可以讓母船知道潛水器在哪兒。 胡震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基于國產化的多普勒測速儀、慣導傳感器、綜合水聲系統,“深海勇士”號的高精度組合導航系統,將定位能力提高到亞米級,可實現多次“踩”在某個固定點。
深海電池壽命實現數量級式增長
依據經費額度計算,4500米載人潛水器國產化率達到95%。國產化率的提高也大大降低了運行成本,提高了科考性價比。 胡震告訴記者,“深海勇士”號下潛成本降低,與改用鋰電池直接相關。以前其他潛水器使用的銀鋅電池可用次數為50次,鋰電池將這一數字提升到500次,使用壽命長達5年。
無動力下潛、無動力上浮,在國際深潛界以前的概念里,這兩個過程不用電,但耗時較長。 深海鋰電池的使用顛覆了這個理念,潛水器可借助電力快速上浮和下潛,增加在深海作業時間。 “深海勇士”號還突破了鈦合金載人艙、超高壓海水泵、低噪聲推進器、浮力材料等關鍵技術。
胡震表示,通過研制“深海勇士”號,我國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和裝備制造取得突破性進展,全面具備了自主研發和制造深海載人潛水器的能力。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