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加好友
在線咨詢
微信微信掃一掃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加好友
日前,一則“北斗地圖APP”5月1日即將上線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但其實“北斗地圖”的提法就值得商榷。同一個電子地圖,無論用北斗系統,還是用美國全球定位系統和其他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都是同樣的地圖,不存在“北斗地圖”一說。這種概念上的錯誤,可能是由于專業知識不足,混淆了電子地圖和北斗導航技術,也可能是商家故意炒作。不過這暴露了一個問題,我國北斗系統需要加強對公眾的科普。
現在科學界已經形成了共識: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這些對于北斗來說,也是如此。
北斗的科學普及有其特殊性:一是衛星導航涉及國計民生的各個領域和方面,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和生態方式,所以要求普及度、廣泛深入度非常高;二是衛星導航涉及系統性綜合性的多種多樣的學科分支、技術門類、產業領域、細分市場、應用服務,僅僅從學科上就關系到數學、計算機科學、電子工程、大地測量、地理信息系統和交通運輸等;而近年來衛星導航系統的技術及其應用與服務產業的發展迅速,范圍不斷擴大,創新不斷深入,與其他產業的跨界融合日益增多,從導航定位授時領域擴展到非導航門類與范疇,從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基礎領域,拓展到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系統、智能機器人……以上種種均給北斗的科學普及教育帶來困難與挑戰,同時也是機遇。
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還在持續,北斗的落地應用仍然有好多基礎性的科學普及工作要做,要大力開展,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北斗的科普。
在全球衛星導航行業,北斗系統屬于后來者,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和俄羅斯格洛納斯在給用戶提供服務時間方面比較早,歐洲的伽利略系統則在北斗前后腳同行,有望在2020年同步進入全球服務。北斗系統對于我國而言,是個新東西,與美國全球定位系統相比,起步較晚。需要長遠的戰略規劃、不斷改進管理體制、開放透明的政策、持續推進科技創新,才能讓北斗系統發揮后發優勢,產業真正落地。
當前應該要利用一切積極力量和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動員的資源,落實工作的責任主體,落實必要的經費,開展科普教育結構化改革,以奠定扎實基礎,同時通過講師團、科普園、體驗區、實驗室、展覽會、博物館、圖書室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和文字與圖片、書籍與文獻、實物與產品、聲光電著作等多種多樣媒體,把北斗科學普及工作推動起來,人人關心北斗、了解北斗、從事和使用北斗,確保今后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長足發展,為科技強國的實現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