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中國航天日”,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與會者在觀看運載火箭模型 “北斗”指路、“天宮”覽勝、“墨子”傳信、“嫦娥”問月……近年來,中國航天“大新聞”讓國人如數家珍、備感自豪。4月24日,中國航天事業迎來第三個中國航天日。中國在航天領域持續快速發展的步伐、堅持開放合作的姿態引發全球矚目。
技術進步驚艷世界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巴里·巴里什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近年來中國在航天、太空探測方面獲得了很快發展,只要選擇好項目,中國就能獲得迅速發展。他表示希望在大科學方面中美雙方能加強合作。
技術不斷進步、成果不斷刷新,中國航天近年來已經習慣了“上頭條”。以探月工程為代表,中國在載人航天、衛星通信、火箭技術等多個領域全面開花,整體水平顯著提升。
美國戈維尼市場研究公司近日發布報告稱,2011年到2016年間,與航天有關的在華申請專利數量年增長13.3%,而這一期間全世界航天專利申請數量在下降。報告稱,中國正在成為航天科技中更加重要的經濟體。
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熱列茲尼亞科夫表示,除了月球及火星探測計劃、空間站建設,中國近年來還發射了很多應用衛星,正借助衛星進行量子通信試驗,中國射電望遠鏡在觀測太陽系外緣天體。這些都顯示出“中國在國際航天領域已實現趕超”,并“將給世界航天界帶來更多驚喜”。
歐洲航天局局長韋爾納也高度評價中國航天項目的“技術含量”。英國《自然》雜志曾引述他的話說,中國的空間科學項目非常活躍,非常創新,“它們處在科學發現的最前沿”。
開放合作廣受歡迎
與其他科技領域一樣,中國航天在堅持自主創新的同時,始終秉持開放發展原則,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基礎上,積極開展航天國際交流與合作。這種開放包容的姿態,引來國際航天領域一致好評。
歐航局項目主管伯納德·富萬介紹說,歐航局已經和中國合作多年。目前,在探月等方面,雙方正在多項任務上展開合作,“嫦娥四號”航天器將搭載來自歐洲的科學載荷,“我們也希望能夠在‘嫦娥五號’將樣本帶回地球時與中國展開合作”。
幾年后,世界還將看到建成的中國空間站對各國科學家開放。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主任迪皮波稱贊道,在向他國開放本國航天領域方面,中國的努力“令人印象深刻”。
國際宇航聯合會秘書處執行主任克里斯汀·費齊廷格表示,航天探索需要合作,而合作中需要一些國家來牽頭和主導,中國在航天國際合作上的態度很開放,相信中國未來會在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貢獻贏得贊譽
中國古人曾用牽星術和指南針給世界航海天文領域帶來巨大進步,而今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正為沿海國家的舵手們指引方向。
“亞洲國家應該更多使用亞洲衛星。”泰國的詩琳通公主曾說。出于對北斗的認可,泰國科技部與中方接洽,開展中泰北斗科技合作,推動了北斗CORS基站在泰國落戶,為泰國災害防治、海上交通、智慧城市等領域提供服務。
北斗衛星還在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緬甸、老撾等國,助力當地國土測繪、海洋漁業、智慧城市的發展,幫助改善交通運輸、港口管理等。
北斗系統首個海外中心——中阿北斗中心4月10日在突尼斯落成運行。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說,這一中心主要面向阿拉伯及非洲地區國家,集宣傳展示、應用演示、測試評估、教育培訓和聯合研究等功能于一體,是全面展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應用成果的窗口,也是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平臺。
“很多東西,中國都越造越好。”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近期刊文,介紹中國的衛星商業發射項目受到市場贊譽。文章援引加拿大開普勒通信公司人員的話說,“我們非常贊賞中國團隊的職業精神和專業技術”,“他們是很棒的伙伴”。
中國航天的迅猛發展,也為國際航天事業注入了強勁動力。國際知名理論物理家、超弦理論奠基人加來道雄近日在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刊文說,1969年人類首次登月之后近50年,隨著更多參與者的加入,“我們即將進入探索的一個新的黃金時代”。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