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集團全面押注網約車行業,對滴滴、Uber、Ola、Grab的投資數額達到200億美元。
繼退出中國和俄羅斯后,Uber正計劃從東南亞市場撤退。
近日,《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Uber接近與東南亞打車軟件Grab簽署一份協議,兩家公司將依據該協議在該地區聯合起來,優步以讓出市場為代價,換得Grab 25%左右的股權。
此前,Uber在東南亞市場面臨來自本土競爭者Grab和Go-Jek的巨大挑戰。當地網約車玩家選擇了中國市場的高額補貼策略與Uber纏斗,僅在新加坡一地,Grab每天就花費逾百萬新加坡元(約合70萬美元)進行車費補貼。Uber在這場競爭中消耗慘重,每年在東南亞地區花費約2億美元用于補貼。
競爭者規模持續擴張,融資不斷,讓Uber很難在東南亞市場迅速實現盈利。3月5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印尼打車軟件Go-Jek正計劃首次公開募股,此前其獲得了來自谷歌、騰訊、淡馬錫等投資機構的融資,估計達到40億美元。
東南亞最大出行公司Grab的估值則超60億美元,Uber選擇與Grab聯合使其從東南亞市場抽身,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
退出東南亞市場,Uber的全球市場份額進一步萎縮。2016年,Uber將中國業務與滴滴合并,并獲得后者20%的股權;2017年,其與俄羅斯網約車軟件Yandex.Taxi達成協議,通過合并雙方的業務獲得了后者大約37%的股權。
在創始人卡蘭尼克離職后,Uber新任CEO Dara Khosrowshah面臨2019年公司上市的巨大壓力。2017年全年,Uber獲得73.6億美元的收入,但凈虧損則進一步擴大至44.6億美元。
為此,Uber砍掉了Uber的International Growth組,旗下包括負責拉美(latin)、印度(Indian)、亞太(apec)、歐洲中東和非洲的用戶增長的小組。同時成立了一個名為Earning的小組,專注于提升Uber的利潤。
Uber在全球市場的大撤退中,受益最大的是Uber大股東軟銀集團。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軟銀集團全面押注網約車行業,對滴滴、Uber、Ola、Grab的投資數額達到200億美元。
今年1月,軟銀斥資77億美元收購了Uber 15%的股份,成為其最大單一股東;在東南亞市場,軟銀押寶Grab,先后參與了2016年由其領投的7.5億美元融資,以及2017年4月聯合滴滴投資的20億美元融資;在印度市場,軟銀擁有本土打車軟件Ola 30%的股權和一個董事會席位。
此外,軟銀還是滴滴出行的大股東。據雷帝觸網消息,在參與多輪融資后,軟銀在滴滴的持股為14.5%左右。
軟銀正在構建一個龐大的網約車網絡。其公布的運營數據顯示,Uber平臺日訂單量達到1500萬,滴滴平臺日訂單量為2500萬,而Grab和Ola訂單量分別為350萬和150萬。
雖然Uber和滴滴、Grab都達成了停火協議,但在印度市場,其仍與軟銀投資的本土競爭對手Ola展開鏖戰。Uber CEO Dara Khosrowshah最近在新德里對記者表示:“軟銀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們的想法并不能左右我們的決策。”Ola方面也表示擔心軟銀未來有可能會要求他們與Uber進行業務合并,不再讓他們獨立運營。
軟銀方面認為,最終每個地區將只有一家網約車公司占據主導地位。而每個地區市場規模足夠大,這些公司未來可能沒有進一步擴張的需求。
軟銀董事長孫正義近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Uber、滴滴出行或Grab管理層達成協議,會提高股東價值,我們會研究這一點。但我們不會強迫他們做任何事。”
不過網約車市場的戰事無休,各方很難只著眼于發展區域市場,而是積極拓展邊界。雖然折戟中國市場,但Uber與滴滴的競爭在日本市場延續。
在日本,Uber正準備與中國的滴滴出行展開競爭。今年2月,滴滴和軟銀宣布計劃成立合資企業,進入日本出租車市場,計劃首先在大阪、京都、福岡、東京等地區開始試運營。Uber在日本的業務包括Uber Eats和出租車調度及包車服務,不過并未取得太多市場份額。Uber CEO表示,將改變策略,更好地把握日本規模160億美元出租車行業的機會。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